欢迎浏览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网站!

“研实验 创好课”实验教学探索(三) ——记致远初中小单元中项目式学习研究汇报

发布时间:2024-04-15     作者:柳衍     来源:教师发展中心     点击:181

为更好的促进我区生物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领悟,落实新课标对大概念教学和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要求,进一步打造“建邺好课堂”。202449日下午,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承办了“研实验 创好课”区级生物学科主题教研活动——项目式学习在果酒发酵中的教学研究汇报。

一、两次精心的打磨

好的课堂需要不断的打磨和改进。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的胡源老师组织北片区的生物老师们进行了集体磨课。第一次是线下磨课,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的白晶老师和吴琳老师就教学设计和相关准备进行了说课,北片区的生物老师们先分小组和两位老师进行了讨论,随后各校生物教研组又派代表汇总了建议供两位老师参考。第二次是线上磨课,在白晶老师和吴琳老师把课件、教案发给北片区各校生物教研组的情况下,北片区各校生物教研组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了研讨,并将相关建议及时汇总给两位老师,给予他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

  二、一场惊喜的汇报

202449日下午,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的白晶老师和吴琳老师分别就《项目化学习:果酒的发酵》的两个课时开展了教学展示活动。

本次课程开设的背景:上学期《Ricky的面包坊》的学习与反思。第一课时前白晶老师带着学生们体验了果酒的制作,课上通过学生汇报梳理了果酒制作的流程和想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白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果酒发酵过程中的相同现象和不同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寻找使果酒发酵的到底是什么?学生们通过观察葡萄皮中的天然酵母以及一年期果酒中的酵母,发现了是酵母菌在其中发挥作用。进而,进入了第二个子项目的探究——酵母菌发酵的原理以及酵母菌发酵的营养来源。在第三个子项目中,学生们还体验了酸奶、面包等发酵食品的制作,真切体会到了发酵食品、微生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三个子项目完成后,白晶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对相关项目反思,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发酵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课时中,吴琳老师以“如何判断果酒制作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引导学生们探究第四个子项目——发酵过程中的发霉现象。吴琳老师组织学生们观察了发霉果酒表面的霉菌以及发霉果酒下方的液体,组织学生探究了霉菌的生活环境,加深了他们对霉菌的认知,并反思如何避免发霉现象的产生。随后,学生们利用所学、所思进一步完善了自己制作果酒的流程并涉及如何进一步改进自己原先发酵果酒的发酵罐。相信他们的反思和改进将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变成现实。


  三、一次动情的交流

课后,南京市建邺初级中学的胡源老师面向我区全体生物教师对两位老师的课程准备进行了简单介绍,金中附初的王驰老师、金中河西的晋丽雪老师、莲花初级中学的赵悦老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享了听课的收获和感悟。

紧接着,区生物教研员柳衍老师对两节课作了专业点评。柳衍老师认为本次展示从教学设计角度来说就是一次创新,就跨学科实践活动来说是对新课标要求的一次落地。两位老师有勇气,迎难而上,在七年级的教学中搭设本堂课知识建构的阶梯;有智慧,懂得借力而为,充分利用劳动课的优势,带领学生体验发酵食品的制作并反思;有设计,顺势而行,积极将项目式学习应用于跨学科实践活动,并且已经初具雏形。并就单元教学设计的特征、分类、思维及技术工具支持等方面的思考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

    本次教研活动是一次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尝试,也是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我区生物教师应当在尝试、实践、改变中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逐渐从知识立意的课堂走向素养立意的课堂,上有意义的生物课。

(致远初中吴琳、白晶供稿,建邺初中胡源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