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名师的脚步 双剑合璧话语文
12月28日,初中语文“三新”教学专题研讨暨南京市伏荣超工作室教研活动在新城初中怡康街分校举行。秉承着推进“新教材 新理念 新探索”教学研究,促进全市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加强语文教学文化交流的目的,“伏荣超名师工作室”近十名成员和建邺区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南京市语文教研员袁源老师和建邺区语文教研员吕莉老师应邀出席了这次活动。
本次活动以展示课为主,建邺区教坛新秀完俊老师的《敲开微写作之门》,建邺区青优杨菁老师的《昆明的雨》,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袁爱国校长的《动物笑谈》。完俊老师的课与孩子们玩魔术,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教会孩子们用描写、修辞等写作“道具”表心声,思路清晰又细致,多鼓励和引领;杨菁老师的课诗意又温情,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沉浸在汪曾祺的散文之中,通过阅读、思考感悟、批注体会、分享交流,总结出了汪老文章的散文味;袁校长的课既轻松又愉悦,课堂中通过谈话引导孩子前行,从一篇文到一本书再到一个人,关注自读课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培养。纵观整个教学氛围,浓郁和谐:书声琅琅中积淀情感,文字解读中感受阅读的魅力,在人物对话中体验智慧的碰撞,情境创设中学会多元思考。
每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的时候,便会感到“快然自足”,所以,观摩之后的议课说课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工作室成员之一特级教师潘森云老师针对这三节课,肯定了“三新”这种新的阅读课型具有“理念的先行性、主题的开放性、内容的丰富性”等优势,也提出了老师们研究“新教材”要做到“功在课前、活在课中、用在课后”。
接着,市教研员袁源老师亲切地对三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和指导。袁老师肯定了三位语文老师身上的优点,又提出了建议: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要关注理念先行;精减教学环节,教会学生方法;提问要开放,具有启发性,要有梯度;教学应体现语用,语用中显现“语文味”(文学味);重视学生的个性思考,关注自读课文的思维……
最后,工作室当家人特级教师伏荣超老师总结本次活动,他说:三节课、三位大师、三新教学,象征着沟通交流的分享,鼓励大家抓住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把握每一次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贯穿语文素养的培养,在借鉴中提炼属于自己语文教育方法。
此次伏荣超名师工作室与新城怡康街分校的邂逅,在每位与会老师的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一面之缘终难忘,见识过名师的风采,我们怎么会甘心平凡,“做奔跑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让我们追随名师的脚步,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