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2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解克勤于一楼会议室开展党的二十大学习活动。常忠权副校长开展了主题为“二十大报告辅导百问学习”学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如何理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三个务必”?
1. 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三个务必”的第一个,就是要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2.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重申全党“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激励全党同志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3.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这是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经验,也是夺取新时代新征程新的伟大胜利的法宝。
二、如何理解坚持好、运用好继续推进理论创新的“六个必须坚持”?
1.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党的理论之所以得到亿万人民拥护,就在于始终秉持人民立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
2. 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自信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炼就的精神气质,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体现着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贯穿着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和信心。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3.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与创新相辅相成,体现了“变”与“不变”、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
4.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敏锐眼光,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5.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
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6.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这“六个必须坚持”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求,是在实践中继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遵循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和运用好的立场观点方法。全党要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准确领会其丰富内涵、思想体系和实践要求,把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三、如何理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1.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决定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四梁八柱”;
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3.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全局
当前,要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挥学校教书育人主阵地的作用,把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落实到位。家庭是人发育、成长、生存的首要基地,学校是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主要平台,社会是人谋生发展、相互交往的基本环境,三者构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链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