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和开展,我校积极响应并就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展开了相关研讨和学习。通过理论和实践,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深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远比机械的、死记硬背的“作业”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各种积极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获得知识。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在班级的语文教学中,巧设“作业”类型,改变传统的“作业”形式,通过一个个小小的专题学习活动,如在学完拼音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及时和归纳总结,我布置了让学生发挥想象,自主绘制拼音小报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自己动笔绘画、归纳,将图形和拼音进行了生动的组合。在学生整个拼音学习日渐熟练时,我又试着将拼音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布置了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自己会用拼音认识的事物,将代表这个事物的包装物剪下来,做一个精美的“拼音识字小报”。同学们纷纷从自己喜欢的食物包装袋、动物、植物、水果等等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剪下来,并能自己将它们进行归类,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强化了拼音的学习。同样的,在学到汉字时,各种形式的汉字小报如“偏旁部首”的归类识记,在学完有趣的诗歌后 ,同学们还会仿照课文形式自己进行诗歌的创作,俨然化身为一个个有意思的“小诗人”。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让孩子们 喜欢,也让家长们感受到有别于传统作业的新颖和有趣,纷纷加入亲子活动中来。类似的作业设计,今后还将更多地运用于我的实际教学中,希望能给更多的同学带来别样的语文学习新体验和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