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师成长 > 正文

【重视研究:德育论文获奖】得——《我爱顽童》二等奖

时间:2022-05-19    作者:陈书远

【案例背景】

班级是一个活泼的地方,有很多神奇之处,发现学生,转化学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我的班级里就有一个“小顽童”,加上年龄阶段特点,那就是个顽皮、活泼甚至倔强、任性的“小顽童”,常与同学发生一些矛盾。某晚一家长QQ留言我:“老师,孩子今天回来闷闷不乐,上课的时候,旁边同学总是用脚踢她逗她说话,在不同的课上都有这种现象。”看到这样的信息,我就知道是“小顽童”——逍遥哥哥。

【创新举措】

一、故事排忧法

就这件事情第二天我便了解事情的经过,给那个小姑娘说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小朋友总是碰到同桌,经常扰的同桌眉头一皱,同桌受不了和老师打了报告。老师带了两个小朋友去办公室谈话,说话时观察两个孩子,发现那个小男孩不论是听老师说还是听同桌说话,甚至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两只手一直在动,一会儿碰碰老师桌子,一会儿抠手指头,一会儿一只脚还是不是翘一下,终于老师发现这个小男孩可能有多动症的表现。就对那个小女孩说,你看,刚才老师和你们交流时候发现一个现象,他和老师说话手一直在动,不是摸摸手指头就是碰碰老师的桌子,但是你很棒一次都没有乱动或者碰老师桌子。我想男孩子应该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情况,所以老师觉得男孩子可能是多动。但是小姑娘你看,你们一样大年纪,你做的很好,他却被这个问题困扰,甚至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你是幸运的。

小朋友和小树苗一样,需要不断浇水吸收营养才能长大,你愿不愿意给他机会让他慢慢改这个缺点,让他和你一样乖巧又健康的成长呢?小姑娘很乐意点了头。通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就让孩子在意识中愿意多给别人一点机会,愿意帮助他改掉坏习惯,这一定程度上就是“包容”。

二、亦师亦友,撒娇+永不放弃

对于中国小顽童,有时候我也会觉得不喜欢他,来学校学习作业订正总是要老师不断“催着”,但是有时候又特别喜欢他圆圆的脑袋和声音响亮的和老师打招呼。每天放学,他几乎都是要说两遍“老师再见”,我问他为什么,他说第一遍因为太多小朋友和你说老师再见了,我想再大声一点让你听见。

有一天我在班级和小孩说,你们少调皮一点,心疼我一下嘛,你看我每天那么多作业要改,还要看常规,还要上课……你们乖一点,老师就会轻松一点了。他妈妈在放学时候和我说,昨天回家,这个小孩突然说,我们陈老师真辛苦,一个人带34个小朋友,要上课,还有其他很多事情。

其实,这样一个小朋友,父母工作繁忙,爷爷奶奶带着他,养成很好的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他依然很懂事。有时候我也在想,或许有一天他就突然开窍了,开了学习的窍。我能做的就是不放弃他,一定要逼着他学字写字,小孩的成长阶段是有时间规律的,也许这的就是在哪天他就开窍了,毕竟他不坏,是个很好很好的小孩。

三、搭建桥梁,家校沟通

记得刚入一年级时,他就坐一张单人桌,没办法,我得看着他。他一离开我的视线就去惹别人,不认真学习,排队也会故意去打别人。他就是我需要花费大部分精力、重点盯防、改造的“大人物”。

每节课下,孩子们经常走向我,对我说:“老师,他拿我东西去玩了,他还打了我等等”,几乎八成的孩子都向我告过他的状,听了几次,我很恼火,批评过他多次,但总是没有效果,我一说他的时候,他就向我承认错误,可等不到下节课,他又去惹别人。上课也不认真听讲,总在玩,字写得也不好,这样的学习习惯真叫人头痛。

孩子的母亲工作非常忙,是外公外婆一手带大的,外公性格急躁,对于孩子的表现我就找他聊了几次,可他总是急得直骂小孩,回家还让小孩跪下,罚他静坐等。

后来,我远程和妈妈联手,制作一张表交给外公,表格很简单,就是养成习惯要做的小事,做到了就打勾,这样我好在班上及时表扬他,并奖励表扬信。对于他下课总去惹别人的缺点,我并不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去做才能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成效和影响】

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进步非常快。虽然现在上课时,在他的身上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问题,但是和之前相比,他已经好了很多。大家一起找优点,发现他的闪光之处,在大家的反馈中,发现逍遥哥哥十分积极能干。慢慢地,班级卫生不仅越来越好,打小彤小报告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

从他身上我能感受到,作为教师应该多加赏识学生,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给他们自信;并且学会宽容、真诚的善待学生。

【未来展望】

有这样一句话:“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一缸水是不够的,而且必须是活水活源。”

小孩世界里的麻烦,绝大多数都是些可爱的小麻烦,小孩没有尖锐的牙齿,他们的争吵、哭闹,哪怕打架,都不是恶行恶状的,而是可以劝慰的,他们是会很快擦干眼泪就和好的一群可爱的人。处理这样的麻烦,常常会让我觉得很有趣。遇到这样的小朋友也是缘分。不如接受缘分,关爱他们。

我和这些孩子的缘分多的话,顺利的话也就仅仅六年,多短暂的时光,只希望作为一名老师可以真正树一个人,而不是教坏一个人。

师风良好.jp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