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师成长 > 正文

【重视“研究”】多渠道随文,感受识字乐趣

时间:2021-05-17    作者:邱旭旭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最佳工具。最开始的汉字以象形字为主,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描绘,描摹出事物的外形和某些突出的特点。具体形象的描绘勾画出物体的面貌,具体可感。而后在演变过程中逐渐由图形变成了笔画勾成的方块形符号。因而汉字具有集形、音和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小学低年级阶段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小学识字教学应该从最基本的汉字入手,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让汉字在学生的眼中,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蕴含历史文化的美的事物。

汉字教学不能单纯的考虑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识了几个字,学会了几个字,更重要的是要在识字的过程中贯穿汉字中暗含的意蕴,让学生对汉字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无论哪种识字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符合字理结构系统的基础上灵活使用,达到寓教于乐的识字效果。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提到:“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古代的识字教学,就是以“六书”为基础进行识字教学。以汉字的字源字理为基础的识字教学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的关系入手,把汉字的形音义有机结合起来,使汉字有据可依,有理可循。能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我不停的思考,不断的尝试,也不断的在汉字教学中做出自己的探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