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9日下午,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数学组教师齐聚录播教室,开展了一场一二年级备课组联合展示活动,南京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陈静老师应邀前来参加本次活动。
本场活动由王欣悦老师主持,分为听课、讲课、评课、讲座四个层次进行。首先,一年级组李双晓老师执教研究课《口算复习》。复习课伊始,李老师和孩子们一起用智慧树的形式梳理了本学期学习过的口算内容。整理了算法之后,孩子们在开放性的题组练习中明确了估算的方法,回顾了基本的“分与合”的数量关系。整节复习课着眼于“理”,落实于“练”,将口算内容置于整体知识的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联系,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
在讲课环节,陆子慧和李双晓两位老师先后讲解了自己的备课、磨课历程。陆子慧老师分享了两次试上、改课的经历,详细解读了每个教学板块中的预设与生成,为大家呈现了本节课的复习支架“智慧树”的初始形态。之后,李双晓老师讲述了自己在陆老师的教学基础上做出的调整与改进,包括对学生整理知识方式的指导、智慧树的有效使用,以及练习中几处生成的处理。
评课环节中,王欣悦、王子君、李苹三位老师分别从师生互动、同桌合作、思维进阶三个不同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王欣悦老师讲述了自己对于有效问题和提问方式的理解,分享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与教师提问、学生发言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做出了分析,引发了老师们对于本课中关键问题的思考。接着,王子君老师详细解读了本课中的三次同桌合作,从学习内容、合作要求、数学表达和学习评价这四个方面展开点评。之后,李苹老师从思维进阶的角度,联系“数学抽象”的概念,讲解了对于以知识和思维为主线的课堂的理解,剖析了本课中学生思维爬坡的几次机会,客观评价了学生的思维变化水平。
三位老师点评结束,陈思璇老师代表低段备课组,为大家带来了以“‘智慧树’模型探索”为主题的微讲座。陈老师从智慧树的模型内涵入手,从理论基础、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特征三个方面解读了智慧树模型的意义;从教师的任务指导、学情分析、生生互动三个层面讲解了智慧树模型的应用;最后介绍了这一模型对于突出教学重难点、强化数学知识结构、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供新型思维模式的作用。
最后,陈特对本场教研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双晓老师执教的复习课结构清晰、主线分明、练习充分,体现了青年教师的良好素养和对复习课的精准定位;而后的讲课、评课环节中的明确分工和多角度分享体现了我校数学组教研之“真”、教研之“实”;最后的微型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能脚踏实地。陈特指出,对复习课的思考应当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复习课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应知应会的内容,而要找到知识生长的“延伸点”,鼓励学生质疑和发散。第二,复习课中的练习应以综合练习为主,少用单一结构的练习,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进行思维的爬坡。第三,在复习课上教师仍需注重学生的倾听、表达和评价训练,指导学生对同伴的想法进行赏析、补充、质疑和建议。
经过本次教研,新城怡小数学组的老师们对于“智慧树”模型有了更加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于复习课的板块设计、练习设计有了更加准确的定位,对于怡学课堂中交流评价的方式有了新的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