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欢迎您!

教学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教学频道 数学教研组

[内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研究

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李 苹

  • 作者:李苹
  • 发布时间:2016-10-19
  • 点击数:

摘要

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对小学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具有特殊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价值。

本文主要研究插图在智育、美育、德育功能方面的研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意识到插图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际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发挥插图的作用,让插图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更想学。

同时就插图的功能,笔者做了插图的的整体认识的研究,希望给编者及一线工作的教师一些建议。

本文开展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研究,强调插图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希望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能力,并创设更有利于教科书插图的使用环境,让插图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功能

Abstract:


The illustration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has the very vital role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ion,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ent's growth.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illustrations contain rich mathematical knowledge, with special ideological educ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effective value of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llustrations in intellectual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functions. Hope that through this study can help teachers more aware of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importance, role in the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can play a better illustration, lets the illustration for the icing on the cake of our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better, more want to learn.

At the same time, the function of the illustrations, the author made an illustration of the overall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I hope to the editor and the first line of work, some of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eachers.

Is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Su teach functional study of illustrations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xtbooks, and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illustration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 in order to improve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ers use illustrations of teaching ability, and to create a more conducive to textbook illustrations of the use of the environment, let the illustration function to maximize the use of.

【Key words】: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 Textbook illustrations;function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选择能培养学生能力的插图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例如,小学第一学段的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这些插图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图片来展示生动形象的数学现象和数学内容,具有特殊的思想教育意义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有效价值。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2]。

插图作为小学数学教科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多是以胡萝卜、西红柿、青菜这些不失童趣的形象呈现,再借由这些形象传递给学生信息,从而向学生展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和内容。既然教材中插图的地位如此重要,我们理应重视。可是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重要性。这其中由于一小部分教师对于插图的功能没有系统全面的了解,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插图的功能,浪费了教材本有的资源。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对插图的理解有误区,没有对插图的功能给予足够的关注,从而导致教材中的插图功能得不到完整的发挥[]。

本文选取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插图对其功能进行研究,就是为了强调插图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中的重要位置,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发挥插图的功能,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插图的能力,并积极创设更有利于教科书插图的发挥空间,进一步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

二、概念界定及相关知识

(一)概念界定

1.苏教版教科书

教科书是课程教学的核心材料,广义的教科书包括知识与技能,凡是能够影响人的思想的内容都叫做教科书。狭义的教科书的涵义是教育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开展教学活动所使用的教学资料。

中国的《大百科全书》中教科书是这样界定的:教科书可以称之为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定的,系统地反映了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美国的《大百科全书》中:教科书是指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通过一些加工然后用简化的方法来介绍重要知识的书籍。

在日本,教科书被当作是根据学科的课程标准,是学科的重要教材,为了教学而服务的学生用书。

苏教版教科书是指在江苏范围内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给教师和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统一使用的课本。

根据上文的界定,笔者认为苏教版教科书就是江苏教师用于教学的影响学生增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材料。本文所指的教科书是特指小学苏教版的数学教科书,所研究的教科书中的插图研究也是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开展的研究。

2.苏教版教科书插图

《辞海》(2009)中这样定义:插图是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印在正文的中间或者是用插页的形式,对正文内容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

插图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插在文字中间帮助说明的图画,包括艺术性和科学性的图画。

苏教版教科书插图是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的涉及到的帮助学生理解、起装饰作用、对文本补充说明的图片或图表。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在笔者看来,分布在教科书中的插图,是指将文字、故事、或理论观点以视觉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插附在教科书中的具有直观、形象特点的图片、照片、图形文字以及图表等表示和传递信息的内容。

(二)教科书中插图的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

(1)插图作用的相关理论

插图在拉丁字典中有“说明、例证、图解和注释”的意思。在有关插图效应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插图学习过程与加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不同的研究者拥立各自的观点,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

其一:认知结构理论

认知结构理论的理解源于布鲁纳,他在《论认知》(1952)提出教学的关键是要理解核心、基本的概念、原理、方法和态度,抓住这些关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个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整体 。心理学研究认为插图对于学习的作用类似先行组织者,可以激活学习者头脑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其学习新的知识做铺垫。一部分教科书插图扮演了先行组织者的角色,在学生学习比较陌生的新知识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同时唤醒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有助于学生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其二:建构主义

构建主义理论是皮亚杰在《THE PRINCIP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中提出来的一个关于学习的理论。该理论注重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经验的获取是通过活动,活动的基础是实践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图画与语词的编码顺序是不同的,图画可以直接进行编码,而语言的编码是间接的,依靠意义编码的联通,在其后产生。所以在遇到任务是图画是最先进入命题的,因此结识了插图对于信息加工的优势所在[]。

其三:双重编码理论

心理学家佩维奥在《别说你懂思维导图》(1971)中提出的,他强调信息的贮存、加工和提取,在这个过程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负责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语言系统还保存着与非词语的事物和事件的处理。这就是双重编码理论。佩维奥认为大脑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认知系统,处理不同的信息的语言系统和非语言系统。其中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知识可视化,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为基于语言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辅助和补充。大大降低了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加速了思维的发生[]。

其四:认知发展理论

瑞士英海尔德,辛克莱,博维尔 在《学习与认知发展》(2003)中提到,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重要时期:0-2岁感知运动发展阶段、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小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普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时,思维表现为:学生多维思维、思维可逆以及去自我中心化,这个阶段的学生认知会反映事物的转化,对事物的原理原因具有极强的探知欲。到了11-15岁,学生认知发展表现为具体逻辑推理,此时从认知发展理论研究得出该阶段属于形式运算阶段,表现为演绎思维、运用符号的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2)插图类别研究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是最早的带有插图的教科书。目前国外各个国家对教科书插图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纯文字教科书与含插图教科书的效果对比;插图在不同情景下的使用效果;有关插图的分类;图文结合教科书的研究。国外一些学者综合归纳了教科书插图的多重功能与效果。例如,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梅耶对教科书插图的功能进行分类,在《多媒体学习》(2006)书中将插图分为装饰型、表征型、组织型、解释型四种类型,并详细分析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插图所产生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从知识分类层面分析插图的使用情况,他知识分为四类:事实类、概念性、程序性以及元认知性知识。心理学家德威(F.M.Dwyer)在1967年从教学效果中分析研究有无插图配套的教学效果异同。从插图的分类,实物照片与绘制图片中进行比较得出,能突显图像的线条比实物照片教学效果更好[]。美国学者莱特姿(R.Lentz)与莱文(W.H. Levin)通过上千例实验分析研究得出有插图的教科书在帮助学生提高课文记忆及理解课文水平中比无插图而纯文字的教科书教学效果较好。插图能够使文本变抽象为具体,更加方便读者理解。具体来说,插图让文本所叙述的目标或事件可视化,在一步一步指导性很强的文件当中通常占据主要地位的是一系列插图。它们的线性顺序表明暂时性或因果性的联系[]。

(3)国外关于插图的功能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梅耶通过对插图的仔细研究,将插图分为表征型、组织型、解释型三大类,其中表征插图和组织插图占据了插图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同时发现,绝大部分的插图并没有在服务教学目标上做出太大的贡献。

Hunter将插图的功能分为装饰、强化、扩展、概括、比较五大功能。装饰是指课本中的内容和插图并无关系,强化是指当插图中包含的信息在课本中有涉及到插图进一步加强,扩展是指插图包含的信息量大于文本,给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概括是指插图对课本中指定内容的大致归纳,比较是指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版本的比较。

Tang认为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点缀和装饰、强化及概括、传播知识以及提供信息。点缀和装饰顾名思义是为了丰富课本的内容;强化及概括是指对教科书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对其中较为抽象化的内容用插图体现;插图不仅仅蕴含数学信息和数学知识,因此插图在各个学科之间也有传递的功能。

Duchastel和Levin提出插图有认知功能和非认知功能两个方面,具体有:注意功能,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导向功能,能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教师希望学生注意到的内容上;影响功能,插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认知功能,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

综上所述,国外对教课书插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分类、使用、有效性。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及研究,通过分析及评价来归纳总结插图的功能和以及插图功能对于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积极作用,确保数学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2.国内相关研究

我国在教科书插图方面的研究,有资料记载,古代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配有插图。对教科书插图的设计是教科书革新的标志,明朝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使用最早的含有插图的课本《说文识字》,该书是一本图文对照的启蒙学教科书。以下是笔者对于国内教科书插图的一些研究调查。

(1)类别研究

对于教科书中插图的类别研究,笔者对文献资料进行了整理。宋振韶在《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2005)中提出国内插图的有效性研究及编制插图应具有的认知心理学知识,并对其中的缺乏提出了质疑;并出一些教科书中存在的插图问题,如部分教科书插图缺少文字,注释图文之间关系距离太远,教科书插图类型较少不利于教科书插图质量提升的问题[]。何继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科书变化研究》(2006)着重按年代对历史教科书插图的数量进行分析与研究,认为插图在教科书中的使用量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增多比重,也逐渐被教科书编订者们重视[]。高水红在《教材插图初探》(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中提出了教材插图内容单一、形式单调、功能固定的三点质疑[]。

(2)功能研究

廖辉《教科书图标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2005)从功能角度对教科书插图研究总结了教科书插图的四个功能,即:影响功能,异向功能,注意功能,支持功能[]。

宋振韶在《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2005)中提出插图具有作为美化课本设计的作用,具有点缀和装饰的功能。同时插图对教学内容进行强调和概括,将抽象的叙述用图表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以及提供信息的功能,插图这一功能是让读者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教科书的知识,或者扩展读者的视野。

许雯在《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的研究》中指出插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全面和谐地发展、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连接科学世界和数学世界,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更加清楚地感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丰富科学课本的内容[]。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的研究从教科书插图的功能、编排、意见建议等角度出发,已经取得一些成就。笔者本次的研究着重从功能角度出发,同时加入笔者自己对插图的认识包括插图的有效性、呈现方式和具体分类。

(3)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功能研究

黄正安在《用好数学教材“想想做做”中的插图》(2007)中肯定了插图对于数学教科书的重要意义,肯定了插图的地位。我们在运用的时候不仅要看到它的智育功能而要多角度的分析。他总结到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具有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美育、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

田俊在《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11)中提到如今的插图丰富多样,色彩鲜艳。课本内容因此变得更加的丰富,让枯燥的学习多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田俊指出插图的存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插图里学生可以感受数学与生活两者之间的联系[]。

糟俊祯在《浅谈如何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013)中提到学校要树立“以生为本”的观念,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插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 感受数学信息,教学内容得到更加饱满的诠释,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他总结插图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加深学生对于某些数学知识和观念的理解、潜移默化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功能[]。

综上所述,国内目前对于教科书插图的研究或者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研究虽有涉猎但不是特别的多。对于插图,研究的方向也各不相同,主要有插图的编排、功能、意见建议、插图的有效利用等。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研究关于插图的整体认识以及插图在德智美三个方面的功能。

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整体认识 

(一)苏教版插图的有效性

新课标中十分重视小学数学的设计理念,主要是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多方面和谐发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也做了很多积极的改变,做到了图文并茂、趣味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读性强。插图占据了数学教科书中的很大篇幅,其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数学知识,而且兼具有智育、美育、德育的功能,深刻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1.趣味性

苏教版中的插图大多色彩鲜艳,非常的生动形象。学生对于插图的感受是非常直观且直接的。学生会觉得插图非常有趣,拿到课本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读插图,看看图里有什么内容。插图生动有趣,给学生直接的刺激。

2.可读性

插图是另外一种给学生传达信息的方式方法,学生读图不仅是因为有趣,同时可以从插图里得到除了文字直接呈现的额外信息。

3.人文性

苏教版中插图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大多数处于形象思维的发展阶段,容易被有趣、好玩、鲜艳的东西吸引。所以苏教版教科书从小学生这一对象出发,插图的吸引力远比枯燥的文字来得大。

(二)苏教版插图的呈现方式

笔者在分析了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插图后,发现插图主要由以下几种方式呈现:图、表、带有文字的图。单纯的图在教科书中一般是起到装饰型的作用,没有什么数学实际意义和重要信息包含,主要是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数学书里有一些童真童趣,同时还包括一些介绍性的插图,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或者拓展学生的视野。有一些表格是对文本信息的一种整理,梳理之后学生会发现有些东西一目了然,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简单、更容易,也降低了错误率。而带有文字的插图可能是对某一个问题的思考,它的存在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固化,打开另一个解决问题的视角,启发学生的思维。也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为不是所有的数学数据都以文字的信息告诉我们的。学生需要观察一道题目中完整的信息,包括图和文。

(三)苏教版插图的类别

对12本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出现的插图进行分类,笔者从功能的角度进行归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装饰插图

主要是考虑到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欲而存在的,与学习内容本身的联系不大。如图所示,插图中出现天鹅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天鹅的主要形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图1                             图2

2.包含数据信息插图

有的数学题目不提供文字信息,或者说部分信息隐藏在插图中,学生需要认真看图,读懂插图的深层意义,在数学学中出现的数量比较多,我们把这类插图称之为“包含数学信息图”。如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例3中,出现的图中,问题是:每班分得多少个,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羽毛球的总量,但题目并没有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们,需要我们自己读图算清数量从而解决这道问题。

3.引发思考类型插图

数学本身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没有特别的好,这就需要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有一类插图可以起到引导性作用,可以分成两类:1.卡通人物提示插图2.思维启发图

(1)卡通人物提示插图 在学习新知识或者学生不能够迅速理解的知识时,教科书上都会有小番茄、小白菜、小蘑菇的身影,在旁边给我们一下小提示,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思维难点。这种图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科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图所示:学生在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由于和之前的学习内容相比,学生需要突破先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的思维难点,因此,书上给出了提示帮助学生理解,还给出了刚开始学习分数时折纸的方法。

                  

图3                                       图4

(2)思维启发图 与上文提到的包含数据信息图不一样的是,思维启发图不是必须要存在的,对题目的解决不会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学生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如图所示,这道题学生可以不画图也能算出来。但对于某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具体直观的图能让他们更快的了解这道题目的意思,知道该如何解决。

4.数学模型图

数学模型图是指数学教科书中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来解释说明数学知识以及概念的简单图形。把一些复杂的文字描述、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简单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图所示,三角形的概念是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可能不太清楚什么叫做首尾相接。图中给出了三角形的模型,直观简洁地向学生展示了三角形的基本形状。

图5

四、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插图的功能

现代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仅仅是智力成绩方面的要求,我们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成为一个多方面发展的人。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研究的是插图对学生德育、智育、美育方面的功能。

(一)德育功能

德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品德,发展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活动,属于形成个性的教育范畴。

“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人的天赋有高有低,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绩优异,但我们希望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都能有美好的品德,是一个“健康”的人。苏教版教材中插图的德育功能有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热爱劳动、尊敬老师,具体如下:

1.热爱祖国

在数学教材的插图编排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就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插图为载体,帮助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命与安全教育等。在看到五星红旗的插图时(如图6),可以让学生数星星的个数,相机介绍五星红旗的寓意:五星红旗是中国的国旗,大星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寓意各族人民始终在党的周围。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时刻爱戴,通过这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图6                              图7

2.保护环境

小学数学教科书的插图包括很多丰富的内容,比如自然环境的珍惜和保护、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处等各种题材的插图。在学生参加学校活动时,应该多一些图7的场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自然环境的重要性,绿色植被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树立环境保护的观念。从小要让学生懂得要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不能够无止境的挥霍。学生作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国家的小主人公,更要从小树立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3.热爱劳动

良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受用终身;同样,优秀的品质也需要从小养成,我们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棵种子,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当作阳光雨露的资源滋养它,等到哪一天希望它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太子,父母和爷爷奶奶对他们娇生惯养。从来不做家务,没有帮忙做事情的意识。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52页的主题图,是关于植树节的事情。教师在出示图片后(如图8)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可以给学生普及植树节、劳动节的相关知识。同时告诉同学们要谨记:劳动光荣,懒惰不可取。进一步进行要热爱劳动的品质教育。平时班级的卫生打扫,要发扬不要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把班级当作自己的家,做班级的小主人。应该自己做值日的时候要认真,不能随意敷衍。

       

图8                       图9

4.尊敬老师

课本的插图中有丰富的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利用,在发掘出插图所包含的数学信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讲礼貌,爱文明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争取成为现代文明人。图9是有关教师节的插图,教师可以对教师节的来源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同时可以讲述一些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关于师生关系的小故事。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尊师重道的优秀品质,在校园里遇到老师我们要打招呼,主动问好。上课认真听讲,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对老师说一句“辛苦了”都是我们爱老师的表现。老师作为陪伴我们度过漫长校园时间的人,值得我们去尊敬。

(二)智育功能

智育我们一般的解释是能够提高学生的才智、发展智力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奠定比较完全的知识基础;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育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学生的智力又分为多方面,逻辑、计算、分析、理解力等等。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插图在对于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知识传授的两方面的功能。

1.传授知识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是数学。从开始认识数,到学会购买商品、测量距离、计算面积、估计价格都要用到数学知识。而对小学生而言,教科书中的插图能够更加生动直接地呈现他们需要获取的知识,使学生们在接受文字表述的同时,产生更加直观的刺激或效应,这也是插图作为教科书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之一。

(1) 人文知识

在数学课本中,学生们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数学学科知识,更包含了其他学科或者公共知识,比如教师节的时间,中国四大发明,中国的诞辰等等,所以说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为我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渠道。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包含这些信息的插图可以对他进行详细的讲解。

(2)数学知识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为例,我们发现如下图所示的插图形式占了很大的比重,当学生在学习两位数乘整十数时,教科书中的插图分别以红萝卜、蘑菇、西红柿、青椒这四种形象从四个不同角度出发向学生提供了解决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从而更快更有效地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寻求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解题方法。

2.发展智力

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智力的发展包括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插图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是多角度全方面的。如图所示,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关于负数的概念,这个知识的学习与以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不知道负数和正数的区别在哪,以及如何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插图通过描述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海平面三者这件的海拔,让学生了解到比海平面高的记作正数,比海平面低的记作负数。此时,插图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解,以及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图10                         图11

3.形成技能

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其他各种能力。在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的功能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了解教学主题,教师借助插图提高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科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根据观察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观察、总结和反思环节的完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插图中隐含的数学道理和学科知识。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数学中更重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有很大的具体性,所以教师应该借助于插图帮助学生创造一个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环境。

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教学应该以具体经验为基础,逐步上升到抽象,一条成功的经验之路应该是充满具体经验的。如果只是强制让学生记住公式,背熟概念,没有具体经验作他们理解的基石,那么这就是失败的教育。但是,我们的教育教学不应该仅仅止步于具体经验,我们要向抽象化和普遍化的方向发展,形成自己的概念。在教育过程,尤其是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我们要充分利用,让教学更加具体从而更好的抽象。

如图12所示,教材中首先呈现的房屋建筑中的人字粱,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照顾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来观察。接着把房屋人字粱的形状抽象成三角形的形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把人字粱的模型抽象成三角形,转化为单纯的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图12                       图13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语言是我们平时生活交流的最重要的媒介,口语社交能力是指在真实社会中,能够倾听他人想法、应对问答、以及清楚表明自己观点或者感受的能力,体现了我们在与他人交流时的文明素养。我们以插图为目标,让学生描述出插图描述的内容,训练他们看图说话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插图只是给出了数字和问题。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首先问的问题就是,你能从图中知道什么?你能说一说吗?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不仅要会理解更要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让别人也听的懂。如图13所示,最多剩下多少元,就是我们花掉最少的钱,这两者是一个意思,但要让学生明白,并且能说出“剩下的钱最多就说明花掉的钱最少”,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知道最少的钱也就是购买的商品价格总价最低。

(3)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现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被图像包围的环境,巴拉杰在他的《视觉与人类》中指出,人类将重新迎来“视的精神”。读图时代的来临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发展。

在数学中,有些有用的信息可能不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而是以插图的表现形式隐藏在里面。所以要想正确有效的利用插图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读图的能力和细致观察的习惯。如果学生想要成功地解决某道题目,那么他必须获得插图里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在审题的时候,不仅要能够看的懂字,更要读懂的图。图文结合,不忽视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面,才能更好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美育功能

美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起着渠道作用、美育同时一种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以及吸引力的教育手段。美育着眼的是整个完整的人,是人的身心的全面发展。

1.激发兴趣,发现美

插图是形象化的教学资源,具有直观、容易被学生感知和接受的特点,能够触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效果上能事半功倍。

(1)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中,经常通过一副或者一组图片构建一个数学场景,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教科书中,情境图片所占比例是相对较多的。这些插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正所谓“先声夺人”,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正是如此,所以如何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我们应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插图是教材本身自带的,更应该把它利用起来。

如图14所示,这样的标志牌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经常见到,对他们而言并不陌生,但不知道具体什么意义。教师在出示这样的情境图时,学生自然而然会被吸引。在接下来介绍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注意力能够更加集中。

  

图14                    图15

图15模拟的是学生在商店购买文具的场景图,价格和商品都排列在柜台上,学生根据要求进行选购,这就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场景,学生很容易就注意到这幅图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信息。

但是在生活场景图的使用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有的插图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图16中,乒乓球很容易让学生误以为是鸡蛋,有的学生还可能因为是乒乓球还是鸡蛋而发生争执,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偏移到对插图内容的争执上。

图16

(2)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如果教材中有让学生眼前一亮,充满情趣的数学插图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对图片有一种自然的喜爱,如果能够在教材中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具有生动形象的场景,绚丽多彩的图片一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激情。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养成了一定的数学学习能力。如果能够根据插图进行主动预习,这对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任务完成具有重要的意义[17]。小学插图一般分为三类,一类是和学生生活场景息息相关的,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一类是介绍性图片,对数学知识、相关的名人学者进行介绍。第三类是提示性的图片,主要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图片上有一个老师,旁边有带有思考性的句子:应该先算什么呢?(如图17所示)这些插图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的作用和功能,学生通过情境教学,感受到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通过介绍性的内容,了解到数学知识的丰富,树立学好数学的理想。小学教科书的插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吻合[18]。

如图18所示,学生在学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时候,教材上的彩条以及时钟和生活场景图,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探索这一整副图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激发他们想要弄清楚这幅图的欲望。同样地,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是围绕这幅插图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在帮助他们答疑解惑的同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传授数学知识。

               

图17                                   图18

2.以美启真,创造美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插图大多数都制作精良且色彩鲜艳。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而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有来自教科书的展示,或者家长的描绘,互联网的介绍等等,方式多种多样,而占据了他们很大一部分日常生活时间的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带着这样的认知,我们应当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更加注意教科书中的插图的使用,因为教科书里的插图对于小学生们感受未知世界是十分重要的。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上册为例(如下图所示),在学生学习关于面积单位的内容时,教科书展示了国内几个城市的著名景点,这对于学生而言就不仅是一幅简单地插图,而是他们认识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如果有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美丽的景点,那么可以适时让这些同学谈谈他们的感受,然后自然而然过渡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失为一种锻炼。而且小学生中不乏有很多爱好画画的人,他们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也拥有细腻地感受美的心思,这些教科书中出现的插图都将会是他们创作的源泉和火花,等待着某一时刻突然爆发出来。

             

图 19                                  图20

综上所述,教科书插图的功能是多角度和全方位的,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方面的影响,同时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在审美方面的意义也是重大的。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善于发现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并对它积极地利用,发掘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资源。

结论

本文基于对插图概念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秉持一切为了学生和学生要全面发展的理念,选取德育、智育、美育这三方面的功能展开具体探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能力,并创设更有利于教科书插图的使用环境,让插图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地利用,进一步提高教材的使用质量。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并未涉及到插图的编排原则、插图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些方面也是值得探讨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曹梦雅,小学数学教科书插图使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 许雯.小学科学教科书插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3] 主艳凤.插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为例[D].2013

[4] 李彩虹.灵活运用教材插图,放大数学教学效应——刍议主题图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 考试周刊. 2012.81

[5] 马永林.让数学插图“动”起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06

[6] 沈莉.浅谈指导低年级学生如何阅读并理解数学图[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7] 胡广琳.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J].新课程学习(下).2013.07

[8] 唐士奎.让“插图”说话——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材中插图的思想教育作用[J].新课程(下).2011.06

[9] 朱皓华.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 让数学资源更加有效[J].学校管理.2011.03

[10] 王春玲.发挥插图“桥梁”作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J].新课程(中).2011.06

[11] 赵巧云.充分发挥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10.Z2

[12] 陈翠花,周志鹏.初中数学教材插图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J].教学与管理.2008.36

[13] 田俊.浅谈课本插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研).2011.05

[14] 史万强.小学数学图形认识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3.08

[15] 陈芬.对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教育功能分析研究.[J].探索交流.2015

[16] 布鲁纳.《论认知》.[M].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

[17] Jean Piaget.THE PRINCIP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M].商务印书馆.1997

[18]英海尔德.辛克莱.博维尔.《学习与认知发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1. 上一篇: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数学校本教研活动
  2. 下一篇:南师附中新城小学怡康街分校专家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