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9月18日,本学期的第三周。本周晨会的升旗手来自高三(6)班纪律委员陈仔航,他的座右铭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另一位是高三(6)班团支书吴靖恬,她的座右铭是: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望着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既看到了一个腾飞的民族,也不会忘记这个民族曾经屈辱的历史。今天,9月18日,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政治组傅一凡老师作国旗下讲话——《不灭的记忆 历史的回响》。

每年的9月18日,沈阳都会有一声声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天际,沉闷而有力的钟声敲击着这座古城的记忆——勿忘九一八!
90年前,山河变色,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苦难时刻刻骨铭心。
警报为历史而鸣,钟声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
穿过历史的浩荡洪流,举目回望、满地疮痍。1931年9月18日那一晚,炸碎了无数个家庭正翘首盼望的团圆。从南满铁路路轨被毁到东北全境遭受沦陷,从桥梁工厂的接连塌陷到矿产资源被抢占掠夺,从平顶山上的哀鸿遍野到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罄竹难书的战争之殇烙印着悲痛交加、刻骨铭心的民族记忆。以此为起点,我们的民族,从此走过了十四载栉风沐雨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灾难接踵而至,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无数无名的英雄,用鲜血告诉日寇,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屈服。千千万万中华儿女以无惧生死、慷慨前行的英雄气概与日寇斗智斗勇,用血肉之躯铸造了抵御日寇的“钢铁长城”。而充满艰辛的抗战历程就是锻造真金的烈火,锻造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中国力量。
90年后,安不忘危,治不忘乱,中华民族的复兴脚步不可阻挡。
从1931年9月18日至今,92年的时间,中国从被世界遗忘到为世界所瞩目,在奋进复兴路的征程中唱响了时代强音。无论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智慧”,探秘星空的“中国速度”,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鲜明的“中国”标识无不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力量。越是坚韧不拔,越是风骤浪急,越是笃实沉稳。
习总书记说:“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应该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学习生活、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际行动中去;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的惨痛历史重演。而你们,作为新时代的好少年,应该铭记历史,接过先辈手中的火炬,扛起振兴民族的重任。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志坚且行笃、蹄疾而步稳,铺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深厚精神底色。
知耻而后勇、知史而后进。让我们接过精神火炬、激扬斗争豪情、高擎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化为自觉行动,在高悬奋进之帆中再乘风、再破浪,在迈出坚实脚步中再攀高、再致远,以担当有为的奋进姿态齐蹈厉,在万篙齐举、万桨共划中奋力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