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的40多分钟时间内,有效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推动学生参与,这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里有一些小创意、小诀窍,让学生的参与更加积极、主动。老师不妨拿去课堂试一试吧。
创意十:汇报他人的观点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往往只关心自己的观点,对他人关注不够。“汇报他人的观点”策略,则是让学生汇报其他人或其他组的观点,他们便不得不关注他人的观点了。
基本操作:本策略需要与其他策略联合使用,使用诸如“黑板记录”“交流墙”“漂流本”等策略。在集体交流前先告诉大家:不汇报本组的观点,而是汇报其他组的观,并要发表自己的看法。被汇报的小组或同学可回应汇报者的支持、质疑或反对。
创意十一:信息反馈牌(小组个性台历)
将高效课堂中小组文化建设的载体——组牌,改造成信息反馈牌。方法是每个小组桌面上都放一个正四面体,每个面上涂上不同的颜色。红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向教师或学习组长求助;绿色代表小组合作学习一切正常,请勿打扰;黄色代表本组分派或认领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请求分派或想认领新任务;蓝色代表本组任务刚完成,请求接受教师助理抽查与验收。教师借助信息反馈牌,针对小组不同情况采取科学指导方法。也可发动学生将组牌改造成小组周台历,台历出具备上述信息牌的功能外,可将小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组徽等小组文化呈现出来,还可将小组周评价表、周小组反思、周小组大事记、周活动精彩照片艺术化地表现出来,成为小组生活、小组发展的见证书。
创意十二:任务条
针对“学生只知道本组的任务,不知道其他组的任务,造成要么补充发言因缺少准备而质量低下,要么点评发言不痛不痒击不中要害”这种现象,我们引进了任务条学具。任务条就是将各小组自己的任务以及其他小组的任务一一注明,同时表明各组要重点补充发言的任务,用小纸条形式记录并分发到各小组。这样课堂的展示、点评、补充就可以高质量运行。
创意十三:展示卡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成为了小组展示自我的贵族,有的沦落为小组展示自我的奴隶”的现实,同时为了体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贡献者”这一理念,我们提出了展示卡这种学具。展示卡的使用说明:每节课课前有小组长为学生发放2~3张(个)展示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发言一次就要消耗一张展示卡,用完展示卡的学生在小组就没有发言权利了。这样优等生就更加珍惜自己发言机会了,同时也为潜能生展示自我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实现了从机制上保护小组中弱势群体的利益。
创意十四:思维碰撞卡
针对以往各小组对各个问题讨论结果只有在班级大展示时方显“庐山真面目”,这样做有两个弊端,一是小组之间缺少实质性碰撞,很难相互激发、影响生成新知识、新问题、新答案;二是其它小组即兴质疑、补充,发言质量难免受到影响。若让小组讨论记录员记录时用复写纸复写几份该小组讨论结果(我们称之为结果交流思维碰撞卡),然后把思维碰撞卡小组之间相互交换,相互批注上本小组思考、建议,最后传回到原来小组,进而激起本小组对该问题的二次探究。
创意十五:讨论卡
多数学校自习课管理限于两难境地:不让说话,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讨论或求助解决;准许说话,因学生讨论声音过大,影响其它学生独立思考。手势加笔谈的方法就破解了这个难题——学生遇到疑难问题,相互之间可以采用手势加上在专用讨论卡上笔谈交流方式,我们称之为“哑巴交谈法”。
创意十六:公平骰
小学低年级学生展示欲特别强烈,每到展示环节,“我们组、我们组”争抢声不断,获得展示的小组“喜气洋洋”,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垂头丧气”,甚至有的小组成员误认为教师偏心,进而影响了后面学生学习的情绪。更有甚者,小组之间因争夺展示权吵得面红耳赤,即造成了小组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又影响了课堂进程。若采用“会加运气”的掷公平骰的办法——通过教师掷骰确定展示小组与个人就破解了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