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月23日,本学期的第八周。本周晨会的升旗手来自高三(9)班学生会干事魏子涵,他的座右铭是:未来不足惧,过往无须泣;另一位是高三(9)班地理课代表鲁言煕,她的座右铭是: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脚晦还明。
化学与人类文明紧密相连,它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进步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摩尔日,化学组朱嘉玮老师发表国旗下讲话——《穿越“微观之桥”,体会科学魅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世界摩尔日。相信大家对这个稳固无比的现实世界早已习以为常,我们看到书本整齐地摆放在书架上,不会突然翻落;我们看到火车在铁轨上行驶,有着固定的路线,不会随意偏离;即使在激烈的乒乓球赛场上,当孙颖莎发力击球,乒乓球离开球拍的瞬间,考虑到力道、风向等因素,球的轨迹也是可以被预测的。我们还会在运动后站上体重秤,指针一阵波动之后,终于停在了一个真实的读数上,单位是我们熟知的“千克”。宏观世界这种稳定性和可靠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秩序和安全感。
然而当我们钻进了微观世界,却发现似乎来到了爱丽丝的奇境!
在这里,微观颗粒竟然不能同时拥有确定的位置和速度,我们面对的只是一团模糊的“云雾”。在这里,我们甚至可以跨过不可逾越的障碍,穿墙入室绝非传说臆想。
是什么让我们熟悉的宏观世界和神奇的微观世界有如此大的不同呢?
这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23,它如同一座“微观之桥”,将我们熟知的单位“克”和微观世界的“原子量”联系起来。当你在商店里称取342克白砂糖,你可以跟售货员开个玩笑:“这些糖里包含6.02×1023个蔗糖分子,我全都拿走了。”
今天就是10月23日,是传说中的“摩尔日”,据说早上和傍晚的6:02,你的面前会出现一座“微观之桥”,穿越过这座桥梁,你将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感受无限可能。
科学无处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我们吃的食物,到我们用的科技产品,再到我们享受的各种服务。科学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更是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推动我们去发现更多的未知。
这其中,最具魅力的就是科学探索的过程。科学并非只存在于书本或实验室中,它更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态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你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开始寻找答案,你就已经踏上了探寻科学的旅程。
作为高中生,你们正处在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而科学,正是通往未知世界的一座桥梁。通过科学,我们可以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探索宇宙的奥秘,改变我们的生活。
首先,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兴趣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探索的道路。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我们去主动学习和探索。对科学的兴趣可以来自于各种途径,比如阅读科学书籍,观看科普节目,参加科学实验等。每一本书,每一个节目,每一次实验,都可能成为点燃你们兴趣的火种。只要你们愿意去接触,去体验,去感受,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兴趣所在。
然而,仅仅有兴趣是不够的。科学的世界并非一目了然,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思考。观察力和思考力是科学探索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观察身边的事物,从细微处发现它们的奇妙之处,思考它们的运行原理,这会让你们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也会让你们对科学有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不仅仅是理论,更需要实践去检验。通过动手做实验,我们可以亲身参与到科学的探索过程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每一次成功的实验,都会让我们对科学的理解更加深入,也会让我们对科学的热爱更加坚定。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遇到困难,可能会遇到挫折,但请记住,这正是科学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不断挑战自己的认知,不断推动我们去发现新的可能性。就像那座“微观之桥”,虽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只要你有勇气去探索,你就会发现那座桥就在你的脚下。
同学们,科学的世界是广阔的,是无尽的。让我们一起,开启探寻科学的旅程,让我们一起,用科学的力量,照亮我们的未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