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了第五届青年教师教育基本功竞赛暨“JY德育工作坊”展示活动,活动旨在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平台。
活动伊始,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教师李笑笑带来以《立大志,做小事》为主题的班会课展示。她引用了雷军的案例,鼓励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通过情境视频演绎,极大增强了学生的代入感。课上,李老师积极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目标深入思考,鼓励大家分享通过坚持日常哪些小事来达成志向,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为在场的师生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班会课。
在本次以“立大志向,做小事情”为主题的教育故事演讲中,参赛教师们立足自身发展与班主任工作实际,用心撰写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演讲稿。他们以生动的语言为笔,以真挚的情感为墨,细腻描绘了青年教师在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与坚守。这些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教育的前行之路,展现了青年教师们在平凡岗位上追逐教育梦想、用点滴行动践行教育初心的动人风采。
教育故事演讲A组
朱嘉玮《以化学之微,见教育之著》
朱老师在演讲中分享,化学是从微观探索宏观真理的学科,教育也是如此,伟大的变化往往始于微小之处。教师的“立大志向”是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点燃学生探索科学的火种;而“做小事情”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研每一堂课,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实验现象,融入科研逻辑与互动;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发掘其潜能并培养信心;三是珍惜每一次反思,记录教学得失以精进教学。
张桂苑《以鸿鹄之志立心,以跬步之微躬行》
张老师在演讲中以 “立大志向,做小事情” 为核心,首先反思自身曾缺乏明确目标的经历,通过学生对未来的憧憬,明确教育者的使命是助力学生实现梦想。她援引孔子“有教无类” 的理念与张桂梅校长扎根深山改写贫困女孩命运的事迹,阐明教育者的志向应是培育民族脊梁、成为时代炬火。
陈雨晴《从“用力”走向“用心”》
陈老师分享了自己在“物化政”班型政治课教学中的感悟:她通过一次与学生的课堂冲突,意识到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从而逐渐赢得学生的信任并改善课堂氛围。她提出,教师应从“忽视”走向“发现”,关注学生细微闪光点;从“批评”走向“会夸”,激发学生积极性;从“自说自话”走向“善听倾听”,实现双向教育;从“软弱退让”走向“温柔坚定”,在关爱学生的同时坚守教育原则。
沈佳豪《从迷茫少年到逐梦青年之小A的蜕变之旅》
沈老师在发言中分享了“立大志向,做小事情”教育理念在帮助学生小A蜕变中的实践:小A曾是初中阶段的问题少年,进入高中后因种种原因对学习失去兴趣。沈老师通过关注小A的兴趣爱好(如地理学习、南京公交线路等),鼓励他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引导他树立地理学习目标,克服偏科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小A逐渐变得阳光开朗,对学习和生活重拾热情。沈老师总结,“立大志向,做小事情”是重要的教育理念,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激发潜能,适用于所有学生的成长。
程玲玲《与高一团结7班共同成长的150天》
程老师分享了她作为新手班主任与高一7班共同成长150天的经历:面对班级初期的种种问题,她从“救火队员”转变为“问题拆解者”,通过制定班级公约、耐心谈话、用行动代替说教等方式,逐步改善班级纪律,让班级变得更加有序。程老师感悟到,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小的哲学,未来将继续从小事做起,向大处而行。
李秋絮《以石载道,以实育人》
李老师以校园里的太湖石为喻,阐述了教育者的三种生命形态:立成峰峦的志气、守为基石的定力和甘当铺路石的襟怀。她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化作日常教学的点滴努力,沉淀为自己的教学成果。面对学生抛来的“石头”,她虽有怀疑和忐忑,但最终明白铺路石的光泽是千万次弯腰的反光。李老师深感教育事业的伟大,呼吁教育者以石为师,把“为国育才”的志向书写在日常教学中,让匠心打磨的岁月在青春枝头绽放。
陈飘雪《以微光点亮星辰,用细节温暖教育》
在演讲中,陈老师回顾了自己产假期间照顾孩子的点点滴滴。她逐渐意识到,那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其实对孩子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重返工作岗位后,陈老师将这份感悟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中。她开始更加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从课堂上的互动设计到课后的作业布置,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到他们的学习反馈,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通过这些细微之处的努力,她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教育故事演讲B组
徐利娟《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徐老师分享了自己作为班主任带领班级取得优异高考成绩的经历。她强调,班级的成功离不开师生共同的“大志向”,更离不开日常的“小事情”。通过树立典型、鼓励学生、关注每一位同学的个体需求、与家长沟通以及落实针对性辅导等细节工作,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徐老师认为,教育的奥秘在于坚持做好每天的点滴小事,这些微小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巨大的成就,助力学生实现人生目标。
蒋洁《立大志向,做小事情》
小A因家庭困境而沉默寡言,蒋老师通过调取监控帮助他获得事故赔偿、与家长沟通改善亲子关系、启动班级互助机制,并设计“每天三件小事”作业,逐步帮助小A打开心扉,学会接受帮助和表达关爱。最终,小A在课堂上主动分享知识,与父亲的关系也更加亲密。蒋老师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日常小事帮助学生建立温暖的联结,这些小事正是学生志向萌芽的土壤。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用心关注每一个孩子,就能在他们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让其茁壮成长。
何璇《0.01s的执着》
何老师以“不要在云端跳舞,要在地面行走”为教育理念,通过真空管内硬币与羽毛同时落地的实验,引导学生从细微处探索科学。在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学生A因释放小球时手指带压力导致数据偏大,经何老师启发进行误差分析;在单摆实验中,A同学发现摆线扭转影响周期,改用钢丝将误差控制在0.01秒以内。何老师的这种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学生A,使其在后续的大学研究中,始终保持着对细节的较真态度,体现了“于微小执着中践行远大志向”的内涵。
张志文《立大志向,做小事情》
张老师认为,梦想宛如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大写,高高矗立,为人生的前行标定方向;而行动则似小写字母,虽微小却坚实,需凭借背单词、练发音、改错题等日常小事的持续积累,方能逐步勾勒出梦想的轮廓。他巧借英语连词,将多样化学习、反思错误、额外积累与持续坚持的重要性娓娓道来。张老师深信,梦想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平凡行动的厚积薄发。他总是鼓励学生们从当下的小事做起,以脚踏实地的努力,铺就通往未来的星光大道,去换取那片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费珞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费老师在演讲中分享了自己作为新手教师的成长历程:面对一个基础弱、态度消极的学生,她最初采取严厉批评的方式,但很快意识到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问题。通过与学生家长沟通,她了解到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的关心。于是,她调整方法,主动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鼓励和支持,逐渐帮助学生找回信心并取得进步。这一过程不仅让学生成长,也让费老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明白了教育需要耐心、理解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共同努力下,她和学生都在彼此的陪伴中获得了成长。
高云菲《以匠心绘经纬,于细微见山河》
在演讲中,高老师以地理学科为切入点,深入阐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教育理念。她通过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现那些坚持整理错题、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的同学,成绩提升尤为显著。以韩同学为例,高老师展示了通过细致的错题管理(如用不同颜色标注错题类型)实现地理成绩稳步提升的过程。她还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名言,强调坚持日常学习细节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就像青藏高原的隆起一样,静水流深地实现成长。高老师希望学生们通过错题本和思维导图等工具,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终实现梦想。
韦旭东《在小事中发现志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韦老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因缺乏内驱力而显得无精打采的学生。例如,学生小A由于长期缺乏家庭的关爱与安全感,性格变得孤僻,对生活也缺乏热情。面对这样的情况,韦老师没有放弃,而是主动与小A谈心,通过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拉近与小恒的距离,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理解。韦老师运用心理学中的“反馈”理论,引导小A从打篮球等日常小事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起自信。同时,韦老师还让小A列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任务清单,并在小A完成每一个小任务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见证他的每一点进步。正是在完成这一件件小事的过程中,小A逐渐了解了自己,树立起了远大的志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专家点评
演讲结束后,与会专家对本次竞赛进行了专业点评。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教研处主任袁子意表示,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应秉持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双向互动的理念。以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为例,班会课作为集体教育的重要形式,能够有效塑造集体精神与价值观。与此同时,教育叙事演讲则聚焦于个体教育,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与成长轨迹。二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可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南外河西分校学工处主任、高级教师曾文秀指出,在教育工作中,班会课与教育故事演讲是两种极具价值的教育形式。班会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视频进行对比,使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教育故事演讲中,青年教师们通过生动的案例叙事展现了教育职业的幸福感,展现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德育副校长、高级教师李烨对青年教师和班主任培养取得的显著进步给予了高度赞赏。他们不仅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更在育人理念上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实践。展望未来,期望青年教师能够践行“行知创先行”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德育副校长孙晶希望在座的老师们珍惜每一次活动和平台,从日常小事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诠释教育的力量。同时,孙校长鼓励青年教师们以“一年成长、三年成熟、五年优秀、十年飞跃”为目标,在互相帮助与目标引领下,实现个人的快速成长与华丽蜕变。
本次竞赛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了展示与提升的舞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借助班会课展示和教育故事演讲两种形式,青年教师们分享了他们在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与坚守,生动展现了教育的温度与深度。专家们的精彩点评,为教师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建议与指导,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愿建邺高中的全体教师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持续秉持“立大志向,做小事情”的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倾尽全力,续写教育事业的辉煌篇章。
(供稿:江苏新魅力校园融媒体中心 编辑:沙景雯 审核:李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