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班级主页

班级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班级主页 >> 正文

一(2)班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 一(2)班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发布日期:2019-04-16    作者:王志敏     点击:

               一(2)班班集体建设工作经验总结        

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学生赖以生存的空间。班集体是学生共同生活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班集体是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之一,而良好的班集体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有利措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坚强保证,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班主任水平的重要枢纽。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势在必行。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过班主任与全体学生的共同创建、维护才能逐步形成。

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发现,低年级,尤其是二年级学生,对学校、老师已经熟悉了解,自控能力还不强,在管理上较为困难,因此在班级管理上要正为注意方法。本学期我在建设良好班集体时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纪律教育反复抓,抓反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要学会一些基本的规矩,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其中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活动方面等。课堂纪律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课间纪律是学生行为规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形象的一个重要标志;集会纪律是反映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镜子。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格规范的训练。只有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管理才会在学生的身上烙上良好习惯的印痕。

首先,在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每个学生做到能够按时上学、上课、不逃学、不旷课、不早退、不迟到,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考试不作弊等,让每一个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再者,习惯训练的内容应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如课堂常规的训练,教师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学习用品摆放整齐,坐姿要端正,发言要举手,声音要洪亮,训练要落实到位,要求学生做到的就一定要做到,不要有例外。最后,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化的程。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强化训练,以后应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于个别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及时谈话,耐心教导,反复磨练。

二、从辅到放,细致入微

二年级学生有了一些能力,但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完成的很好。例如:早读工作,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常规,集会常规,做操排队情况,眼保健操,中午吃饭,晚上放学等,都需要教师反复强调,不断训练才能让学生变成一种习惯,尤其是值日班长、值日组长工作。从开学初我就把学生分成了五大组,每组负责一天的值日工作。开学的第一个星期里,我和学生一起进行值日工作,手把手教学生扫地,教会学生排桌子等,到了第二个星期,我就变成指挥者,帮助学生分工,快速地完成值日工作。第三个星期,我为每个组选了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为学生分配工作,指定哪个同学扫第一组,哪个同学排桌子,哪个同学倒垃圾等。渐渐地,学生习惯了值日工作,而我就成了一个旁观者,一个最后进行检查的角色了。通过一学期的训练,我们班的学生每天都能自觉地打扫教室和清洁区,每晚放学后都是将课桌、凳子摆放整齐后才回家的。

班集体建设过程中,教师必须细致入微,关注每一个小细节,从一个辅导者的身份,渐渐转变成旁观者、点拨者。

三、言行一致,注重力度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教师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乃至教师的着装,无一不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以教师为榜样,他们从教师那里学文化、学知识,也学教师的思想、作风和品质,以及做人的道理。为此,作为教师就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以达到在教育学生中的榜样作用。就像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知自古以来,为人师者的“身正”早已引起关注。能“身正”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就能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不但用语言说服学生,而且更重要的言行一定要一致,说话要守信用,向学生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

另外,班主任在管理班集体的时候,要注重表扬和批评相结合。表扬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好评和赞美,既标志着班主任认可的一种价值取向,又指明了学生今后言行所应遵循的尺度、标准。这是一种积极的“强化”,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勇气、责任感和荣誉感,可以起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批评作为对学生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是一种消极的“强化”,能唤醒学生警觉、自责,可以起到帮助学生修正错误、接受教训而免走弯路的良好作用。表扬和批评要有力结合,注重力度。对于调皮的学生,他们有时会在课堂上随意离开座位,会在学校集会时议论纷纷,会在课间互相追逐打闹。教师看到这些现象应该批评教育,但要严而有度,绝不能因此而辱骂或体罚学生,侵害学生的人格尊严权。真正有爱心的老师会把学生的权利放在第一位,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会想各种办法进行正确引导,而不是采取暴力手段去压制。

四、培养集体荣誉感,加强小干部队伍的建设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宠爱呵护下,他们对于“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观念,是很淡薄的。相反,个人主义倾向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倒是很常见。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但是他们只顾自己读书,对于班级的事情一概不关心。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要使学生知道集体是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共同目标、有组织的整体。集体的荣誉关系到个人的荣誉,个人荣誉又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各项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其次,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必须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再次,集体荣誉感要体现在学习上。集体荣誉催人奋发,引人上进。只有经过不断教育,使班集体形成浓郁的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学生们热爱集体、勤学守纪,班内呈现出人心齐、风气正、集体的工作大家抢着干、人人为集体争光的局面,这才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里还要建立一支小干部队伍。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也可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五、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校一线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随时联系,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配合班主任做好班集体管理工作,这样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要建设好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班主任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班主任只有不怕苦,不怕繁,以更细致的眼光观察每一位学生,注重每个学生的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发挥起来,才能增强班集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