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南外河西一附小音乐、体育、美术、科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六个学科组全体老师齐聚“星”校,分学科分场地有序开展线上集中学习。
音乐组:
音乐组全体教师在四楼音乐教室参加了建邺区暑期音乐线上培训活动,陈思老师作为学校音乐教师代表发言,首先陈老师发表了观看暑期培训视频的心得感悟,从专家对童声合唱团的组建和训练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交流,接着陈老师对全区教师汇报了音乐组下学期的音乐活动工作安排,分别从教学科研方面、校内外活动方面和教师自身发展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工作汇报。音乐组全体教师认真观摩,详细记录,通过全区各中小学校代表分享的内容中总结学习了许多合唱教学要点,为下学期学校的各项音乐活动开展做好充分准备和铺垫。
体育组:
本次区体育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体育核心素养的学习认识与实践思考”,由区教研员殷从建老师主持,汪洋等五位老师对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进行交流研讨。
我们由应试教育,重学习轻能力,将智能放在首位,转为倡导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素养教育,强化全面发展,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峰老师提出我们培养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在于:打好身体基础,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四个基本理念中所提到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汪洋老师对此提出:如何激发儿童的运动兴趣?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关爱学生、创设条件来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还应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根据现有水平,提出不同需求。
作为体育教师,基于体育核心素养下的体育课堂,胡腾老师认为我们应打造“学用型”课堂,强化“五会”:会说、会做、会用、会学、会做人。不仅要会用语言表达动作技术名称,能用身体表达动作技术,还要能在生活中运用技术,在学习中知道如何观察和学习,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体育精神。
最后教研员殷从建老师,通过结合国内外对体育本质的分析,向我们阐述了体育核心素养的本质,总结了体育的核心素养为:“能、会、懂、爱”四字。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殷老师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向大家分享了许多关于体育课程等方面的知识。
线上教研结束后,我校体育组教师们针对本次培训的内容进行梳理和研讨,结合本次培训以及我校星德育中体育学科育人的内涵,明确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经过本次教研活动,我校体育组成员尤其是新教师们,对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对自己肩负的任务与使命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美术组:
美术组老师在二楼美术书法教室进行线上培训。本次培训活动由教研员丁圆圆老师主持,五所学校代表汇报了组内老师暑期学习心得。我校美术教研组长刘欣然老师作为代表首先发言,刘老师对“课堂融合性学习”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将组内培训学习的心得整合汇报,展示了我校美术老师暑期绘画作品及微课。活动中期,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分享了两节微课,激发老师们进行同课异构的思考。两位老师对同一节课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各有特色,最后丁老师对两节微课进行点评总结。
本次网上教研活动,为我区美术教师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每位老师在教育方面和专业方面都有所收获。
科学组:
为了提高科学学科教学质量,根据区教研计划,南外河西一附小组织科学教师认真学习观看了郝京华教授对PBL在STEM课程设计中的运用的讲座。
PBL即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研究并应对一个真实的、有吸引力的和复杂问题、课题或挑战,从而掌握重点知识和技能。 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几个学科综合组织的课程。以工程设计为基石,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用他们在科学、技术、数学各个领域学得的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学习,科学“星”教师们体验到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育实践。渴望在下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尝试将PBL模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帮助孩子提升科学素养。
最后,科学组对于下学期的工作安排展开了研讨,对于课前备课,课堂实施、课后反思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计划和要求。
信息员:徐晶 刘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