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聚焦本学期前三次盟区教研活动研究主题,反思各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语言技能”、“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关注程度和达成情况,盟区四所学校的英语老师于6月17日齐聚南外河西一附小,开展了本学期第四次盟区教研活动。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盟区内四所学校的四位老师将他们的校本教学实践探索通过讲座和汇报的形式进行分享。第一位发言的是来自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的吴玮老师。吴玮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存在做题粗心、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情况,对此她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做题习惯,例如做题时圈画关键词并做标注。此外,还存在着学生不会灵活运用所学内容,所学知识缺少延伸跟进,巩固不够等情况。对此,吴玮老师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先从习惯上来说,老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学生要先理解再动手,重视解题的过程。再来谈谈基础,单词、词组及重要句型的拼写不能错,要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也别忘了温故而知新。巩固也很重要,可以多关注易错题,做一做专项练习查漏补缺,错题及时订正。在教育学生方面,吴玮老师提出了要多帮助多关注英语相对薄弱的学生,而对英语相对优势的学生要多空间多方法的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
河西南外的程业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所提到的分析的三个水平。其中第三级水平要求学生识别把交流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的那些组织原则、排列和结构,即组织原理分析,如推断材料的中心思想、意图等。那么根据布鲁姆的理论,语言的交际功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所学的英语应该是真实的、原汁原味的、符合生活实际的,这就要求老师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当谈论到学生时,程业老师充满爱意的说道:“每个孩子都可以学得很好,但不是在同一天,也不会是同一种方法。他们可能会忘记你讲过的话,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你曾带给他们的感受。”
南外青奥村的王洁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相对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需要学生拥有在特定情境中,能够运用包括知识、技能与态度在内的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王洁老师希望课堂应从告知式、灌输式的课堂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王洁老师分享了多种方法,例如在情景交际中提升语言能力,利用思维导图促进系统思维能力,通过问题解决培养责任感和人文情怀。王洁老师还和大家分享了他们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错题,DIY定制错题集,是专属于某个班的错题集,课上老师精讲精练,只针对孩子们的难点易错点做精要分析,有针对性,而避免了“一个人生病全班吃药”这种没有针对性低效的做法。南外青奥村的老师因材施教,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最后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刘雯老师做了名为让学生“爱”学,让老师“乐”教的讲座。刘雯老师结合本校经验分享了低年级学生的“爱”学。第一,以内容为主,培养兴趣。每周学生通过“英语星讲台”分享英文绘本,老师会根据每单元主题设计趣味作业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第二,跟读朗读,语音语调。学生可以通过APP来自主学习英语,锻炼口语。第三,打好基础,认真书写。刘雯老师展示了几本学生的作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将英文字母写得工整漂亮。在课上,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操练句型以及表演展示来提升英语水平。再来说一说老师“乐”教。译林教材的单元特点是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以任务为目标。老师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智慧的课堂问答,巧妙的板书设计和灵活的作业安排来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在课上,老师用多种手段营造氛围,同时适时让学生自主学习,评价方式多种多样。这样的英语学习,学生怎能不爱?
听完四位老师的讲座,周培蓓副校长分别做出了点评。周培蓓副校长指出吴玮老师的经验分享切合实际重基础,程业老师在英语教学方面理论扎实且具有创新精神,王洁老师注重深度学习和课堂转型,刘雯老师作为公办学校的老师对译林教材的理解与分析十分深入。本次活动大家共商、共筹、共享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法,为课堂走向深度,实现学科育人提供了切实有效的途径。
信息员:徐晶 舒馨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