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5月21日  星期三

教育科研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星”学期:让我们从新开始

————南外河西一附小复学后教学工作掠影
发布日期:2020-06-22    作者:徐晶     点击:2

复学已进入第六周,沉寂许久的“星”校园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因疫情的影响,姗姗来迟的新学期,也让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星教师们迎来了新的挑战。当下,“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学”已成为星校园的新常态。六周来,在全体星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工作井然有序,新的学期,正以一个崭“星”的姿态,拉开帷幕。

一、立足“星”计划,落实教学常态

早在2月初,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所有学科教研组就针对“停课不停学”制定了相应的周授课方案,大家按照方案每天有条不紊地开展线上教学,构建学校“星空”微课堂,形成了线上教学的新常态。

复学后,针对特殊背景下的新学期,各学科教研组又分别提交了新学期的教学计划和过渡期实施方案。开学两周过渡期满后,在各学科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再次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方案,探讨如何整合碎片化时间,开展有效教学。

除此以外,全校各学科组每周五下午仍按原计划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及时对本周工作进行梳理和反思,并对下一周的工作做具体的规划和部署。全体星教师,早计划、重落实、抓细节,努力做好教学常态工作,力争让每一位星娃娃都尽快适应新学期的校园生活。

二、聚焦“星”课堂,凝炼学科特色

本学期,虽然时间短,但老师们仍然积极、自主地申报“星研究课”、党员示范课、行政预约课进行校内公开展示,每一次展示课都呈现了星教师的新风采。课堂中,老师们关注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衔接、关注教学进度、关注学科特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等各个环节,每一节“星”课堂的背后,都凝炼着星教师们的智慧与汗水。

南外河西一附小一直倡导办“适合的教育”,学校结合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构建了独特的“小星星”课程体系。因此,我们始终在实践中探索以“尚学课堂”为核心的“星”课堂,努力让每一门学科都各具特色,让“颗颗小星星,个个亮晶晶”。

三、强化“星”思考,辐射团队能量

虽然开学不足六周,但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各学科组都在积极行动。语文学科主动邀请区教师发展中心专家进行服务性视导;数学学科、科学学科积极备战区智慧课堂竞赛;英语学科精心承办区级教研活动;体育学科高品质录制新教师汇报课;德法学科、综合实践学科持续关注“试种一粒籽”的活动进程;信息技术学科深入探究智慧校园工作;美术学科、音乐学科携手开展学校第三届线上艺术节活动;音乐学科成功进行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并得到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除此以外,各学科组还积极组织老师们参与了建邺区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选、建邺区个人课题申报、南京市黄埔杯论文评选、南京市行知杯论文评选、南京市信息化论文评选、师陶杯征文评选、南京市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与评优等一系列活动,全校老师的参与率达100%。

一次次活动的开展,都凸显了南外河西一附小教研组团队的智慧和力量,各学科组在实战中克难奋进、思维碰撞、携手共进。

在南外河西一附小,我们坚持“把教育做软,文化做暖,心灵做远”,我们倡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发生在细节中;学生成长在活动中”。星教师们扎根教育教学一线,立足“尚学”课堂,与星娃娃们手牵着手、肩并着肩,共同书写美好的“星”故事。

信息员:徐晶 李媛媛

附件:服务性视导.JPG

附件:教研活动.JPG

附件:参与线上教研活动.jpg

附件:数学服务性视导.JPG

附件:美术教研活动.JPG

附件:英语承办区级教研活动.JPG

附件:语文教研 (2).JPG

附件:音乐组教研活动.JPG

附件:作业检查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