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星”专家金春平老师如约来到了南外河西一附小,今天的数学教学指导活动主要有两项:金春平老师和郑金霞老师商讨数学教学评价表;金春平老师为李倩老师的盟区公开课打磨,李倩老师说课,然后金春平老师带领全体数学老师评课。
首先,金春平老师和郑老师就南外河西一附小数学教学评价表进行商讨,字斟句酌,根据南外河西一附小尚学课堂理念,如何在课堂中体现乐学、善学、会学,都要在评价量表中体现出来。明确了评价表大框架,还要逐条细化指标,评价表是评价好课的重要标准,所以金春平老师慎重地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整改意见,郑金霞老师都一一记录,以便做好评价表的后期完善工作。
接下来,是金春平老师为李倩老师的盟区公开课打磨,李倩老师先对二上《认识平均分》这一课进行说课,金春平老师提出:说课一定要带上课件、教具、教案。只有这样大家评课才能够更有效地展开。李倩老师先阐述了对于例一和“想想做做1”的教学思路,金春平老师带领全体数学老师针对这一环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思维碰撞有三:
1.6个桃分一分,要不要一开始就规定动作分两堆?可否让孩子敞开思维呈现多样化分法(3堆、4堆、5堆、6堆),然后从众多分法中提炼出“平均分”的概念。
2. “想想做做1”需要出现吗?安排在何处出现比较合适?怎样教学比较好?
3. 先由两份分得同样多给出“平均分”的概念,再进行三份、六份的平均分?还是呈现出三种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情形,总结归纳过之后再给出“平均分”的概念?
针对这三个问题,全体教研组老师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金春平老师也提出独到的看法,让大家听了醍醐灌顶!
之后,大家又对例二的教学以及“想想做做2”展开深入地分析,理清例二与例一的使命不同,重点在于教学如何平均分,但方法的指导依然依赖概念的建立。
最后,李倩老师做了总结,梳理了金春平老师给大家提出的教学指导意见,并安排了下一次试教听课的相关事宜。
在金春平老师的带领下,南外河西一附小尚学课堂数学评价量表已有了眉目,李倩老师的盟区公开课也进行了深入的打磨,每一位老师都在交流、探讨、聆听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这对我们这支年轻的数学教育队伍帮助实在是太大了!有了“星”专家的引领,我们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数学老师们将拧成一股合力向前进!
信息员:徐晶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