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教育科研

教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学研究 >> 正文

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

发布日期:2021-05-08    作者:徐晶     点击: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为了整合各区的优质教育资源,相互汲取各校有益的经验,取长补短,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良好教育科研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质量意识。2021年5月7日下午,“三区三校”联盟教研活动在南外河西一附小展开。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  

随着轻松活泼的上课铃声响起,教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参与人员分别走进了不同的教室,观摩指导十二位老师的课堂教学。

语文会场由教科室庄须刚主任主持。活动第一环节,来自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李谨良老师带来《我变成了一棵树》,巧妙的情境导入,让孩子走进奇妙的想象世界,感受想象的情趣;来自旭日景城小学的尚永璨老师带来《荷叶圆圆》,教师扎实的朗读指导,引领孩子走进散文诗营造的情境;来自金地自在城小学的祁晖老师带来《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小标题的奥秘,提高学生概括文章能力。课堂展示环节结束,语文组老师进行集中研讨。三所学校老师代表结合校本教研,就三节课进行了观课分享。最后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季慧敏校长对三堂课进行点评。季校长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出三节课努力凸显“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教研主题,让学生学习在自然情境中发生。同时对三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我变成了一棵树》,季校长提出建议:教师在研读文本时,应当注意习作单元的单元特点,在教学文本时进行渗透。针对尚老师的《荷叶圆圆》,季校长建议在教学儿童诗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低年龄段儿童的特点,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另外针对《小英雄雨来》这样的长文阅读课,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的能力,要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

数学分会场的三节课分别是由旭日景城小学的张燕老师在一(8)班授课《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进位)》,孩子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活动中张老师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自我、建立信心。金地自在城的徐晨老师在二(3)班授课《角的初步认识》,重点把握了学生已有的认知,从建党一百周年升国旗的情景引入“认识角”,整节课活动十分丰富,层次环环相扣。南外河西一附小的郑金霞老师在二(6)带来的《分类统计的应用》进行单元复习,郑老师创设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贯穿始终,很好地连接了整节课,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生动的的复习课。三位老师的课都通过丰富的小组活动充分锻炼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三节课后,三所学校的老师又分别就各自的课进行评课,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让听课的老师们更好地理解了课的设计意图。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夏甜甜老师,结合我校郑金霞老师的复习课,向参加活动的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我校是如何围绕“五自课堂”开展日常数学教学的。

最后,建邺区数学教研员刘艳老师为与会的老师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首先,刘老师分别针对今天上课的三位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虽然三节课的课程内容完全不同,但是三位老师都非常精心地设计了教学环节,学生主动自主合作学习。刘老师还指出,郑老师用多种形式来奖励孩子,比如言语上的赞扬“你的分类方法真好”、“给你的思维点赞”、“给你的智慧奖励贴画”、“同学们好聪明呀”等;课堂内容中“发奖品”环节等,都在以积极正向的方式给孩子们鼓励;我们年轻老师要多关注对小朋友语言规范的引导和关注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的细节。

英语分会场的三节课分别是由金地自在城的张亚娟老师在四(1)班授课“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的《Mrs pig has pigs》,这是一节与基因内容有关的课,既学习了语言,又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南外河西一附小的王朦老师在四(2)带来译林课本内的《Whose dress is this?》和绘本《A red coat》结合进行单元复习,为大家展示了别开生面的复习方式。旭日景城小学的陈姝彤老师在三(2)班授课译林课内《Unit8 We’re twins》,虽是课内教学,但充分激发了孩子的语言。三位老师的课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并且都通过丰富的小组活动充分锻炼的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三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英语发音标准,合作学习到位,很好地展示了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学生优秀的英语口语。

三节课后,三所学校的老师又分别就各自的课进行说课,让听课的老师们更好地理解了课的设计意图。南外河西一附小的刘雯老师,还由我校丰富的英语活动展开,向另外两所学校的英语老师介绍了我校是如何围绕“五自课堂”开展日常教学和学生能力提升的。

最后,建邺区英语教研员张丽宁老师为与会的英语老师们开展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首先,张老师给予了今天上课的三位老师高度评价,虽然是三节不同形式和不同内容的课,但是三位老师都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自然亲切的教态,和优秀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使用语言,而这也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张老师还指出,我们英语老师平时的教学,不能只看、只教本单元的内容,还应该着眼各个年级,各个单元,融会贯通,将英语知识连贯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语言做事的能力。

美术会场由教科室刘欣然副主任主持。活动第一环节,来自南外河西一附小的杨夕老师带来《装饰瓶》,杨夕老师课在导入部分以希沃互动小游戏开始,由星娃娃的环保知识分享进行情境创设,引出现在我们所关注的话题: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学生选用彩带、彩绳、超轻粘土、小贴纸、等各种材料,对废旧瓶子的内部或外部进行美化、装饰,自由地选择装饰材料,自主地选择装饰手法。在孩子们反复装饰瓶子的过程中,且行且思,可以是在课后大家分享作品之时,发现问题,寻求策略。杨夕老师的课将我校的五自课堂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结合课堂实效进行调整,不断创新学生的美术学习活动,在创新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增长创新思维。第二节课是由旭日景城小学的尹莉老师带来《送你一片书签》,尹老师的课堂内容充满童趣,带入文化内涵,用一个立体的椅子书签进行课程导入,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新制作书签。第三节课金地自在城小学的马晓强老师带来《罐和壶》,马老师紧扣罐深度挖掘,通过折、撕、画三个步骤进行罐的创作,最后马老师用粉笔在罐上添画几笔,一个罐就变成了壶,创意十足,巧妙的为下一节课壶的学习埋下伏笔。

随后,三所学校分别由一位教师代表对三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交流。我校教导处章煜主任对学校“五自”课堂进行了解读,并向大家介绍了美术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运用“五自”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美术教研员丁圆圆老师对三堂课进行点评。丁老师首先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指出三节课都凸显“创新:儿童的学习生活”教研主题,让学生学习自然而然的发生。同时对三节课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装饰瓶》一课,丁老师提出建议:学生的作业形式可以分组分类展开,设计主题形式的作品,让学生的作品更丰富。三节课不谋而合的,都从纹样之美、色彩之美、造型之美呈现了瓶子、书签、罐的艺术魅力,三位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都在不断思考,让我们的课堂更具创意。相信在追求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我们还将看到更美的教育风景,享受更多的教育幸福。

上学期南京市教科室的严必友主任来对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做指导。在和严主任的探讨下,我们有了意外的收获,拓展了我们的课堂理念,形成了“五自尚学课堂”的理念,并且我们的教师也利用寒假时间积极寻找资料充实“五自”的内涵。我校执教老师以饱满的激情,彰显“自然、自主、自由、自决、自省”的“五自尚学课堂”理念,并展示了各校教师在课程建设与学科融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本次建邺、雨花、鼓楼三校联盟教研活动,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展示了南外河西一附小在“五自”尚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南外河西一附小将不断完善“五自”尚学课程,继续探索与学科融通的有效路径,始终让儿童站在课堂的正中央,努力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热点学校。

信息员:徐晶 郑欣

附件:上课2.JPG

附件:上课3.JPG

附件:上课1.JPG

附件:听课2.JPG

附件:上课.PNG

附件:郑老师上课 (2).PNG

附件:听课 (3).PNG

附件:教研员评课.JPG

附件:颁发证书.PNG

附件:IMG_7454.JPG

附件:IMG_7614.JPG

附件:IMG_7626.JPG

附件:上课1.jpg

附件:上课2.jpg

附件:教研员丁老师评课.jpg

附件:颁奖.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