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山路小学!

学生天地
首页   →   学生天地   →   班级播报   →   正文

请看见你的孩子

点击数: 作者:王铨 发表时间:2020-11-17

请看见你的孩子(时间2019.3.22)

关于“看见”,有位哲学家如此诠释:当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

“看见”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作为成人,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没有被看见是一种何等糟糕的感受。当你工作一天回到家,接孩子、做饭,而你的先生回来往沙发上一躺,开始玩手机,吃饭时告诉你,这个菜咸了那个菜淡了。你觉得对面的他,看见你了吗?你心里堵得慌,我的辛苦你没看见,玩手机还挑剔咸了淡了。不被看见,让你倍感挫败,让关系变得紧张焦灼。

如果说,成年人的关系中,你还可以选择冲突、甚至离开一段关系,那么如果是一段亲子关系呢?当一个孩子没有被看见,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没有“被看见”,对于儿童成长来说,是所有伤害中最难被察觉、影响最大和难以愈合的一种。犹如不被看见的小树,他们会停止生长,问题频出,学习困难,社交障碍,攻击行为,退缩行为……等他们到了青春期和成年后,会以更多你不想看见的方式回到你面前。因为无法与最亲密的父母联结,他们会寻找各种其他的链接:可能跟网络紧紧链接,他可能跟一个女孩不当连接,发展一段令父母心焦的关系,他可能跟任何能回应他的人或者事情连接,只是不再跟父母好好说一句话.....那时的你会完全不理解这样的变化,曾经的乖小孩怎么会这样?

让我们回过去看看你是怎样对待曾经的乖小孩。

很小的时候,他的冰淇淋落在地上,大哭,你立刻告诉他不要哭,不就是一个冰淇淋,我们再买一个,他不会停止,因为你没有看见他的伤心,他是伤心那个落在地上的冰淇淋,而不是另一个或者两个冰淇淋,哪怕一模一样。

等他大一点,他会抓着一只蚂蚱,兴奋地拿给你看,“妈妈妈妈,你看!”
——你的手好脏,快去洗手!”
“妈妈,我在楼下看到一只小狗,眼睛大大的,还会站起来跟人握手,真可爱!我们也养一个!”
——养狗?养你都那么累,养什么狗!
“妈妈,我交到了一个新朋友,她可好了。”
——那个孩子成绩还不如你,不许跟他玩儿!

这些话听起来熟悉吗?当他那么依恋你,愿意跟你分享的时候,你没有倾听,无视孩子的需求,那么当他长大,当你需要跟他交流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他在门上贴着“非请勿入”,你在微信里一次次问他“在吗”,他好久才回你一句,“我很忙,有事吗?”更严重的是,你接下来所有的教育都失去了作用,要认真读书、要谨慎交友、不要迷恋网络等等,都很对,可惜他不再愿意听你。

我们必须认识到关系才是教育的前提,而在一段好的亲子关系里,你必须用心看见你的孩子,用心聆听孩子的心声。那么,要真正看见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先贤似乎早有提示,古汉语中,“看”的小篆写法是一只手挡在眼睛上,为聚焦,“见”是一个人跪在那里睁大眼睛,要真正看见孩子,需要家长降低姿态和高度,用真心聚焦孩子,看到真实的他。
首先,深刻体会孩子的感觉,表达共情。放下你的疲惫、骄躁,蹲下身子,不带任何评价地去感受孩子此时此刻的情绪。不要试图用“再买一个冰淇淋”来喊停,将你的孩子拥入怀中,告诉她:雪糕掉到地上了,这件事真糟糕。妈妈知道你很伤心。这一刻,将成为您和孩子珍贵而美妙的时光,因为孩子的伤心被你看见,你们的心紧紧相连。
当孩子拿着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抓到的蚱蜢,兴奋地拿给你看,想和爸爸妈妈分享这份快乐,而你看见的只是“手弄脏了”。当孩子由内而外散发的快乐并不能与我们产生共振,那么我们和孩子就根本不存在于同一个空间。我们睁着眼,却是全盲。

其次,要发现问题行为背后的痛苦。拖拉、沉迷网络,是爸爸妈妈口中数落最多的缺点。我们或许试着探寻,这些外显行为的背后,是什么难题把孩子“困”住了。拖拉也许是为了对付你接踵而来的家庭作业,沉迷网络则是为了寻找新的联结,对抗孤独,孩子甚至会用身体症状,诸如肚子疼、生病,来表达无法言说的不满。

最后,要看见,与其说用眼,不如说“用心”。在回答“如果爸爸妈妈不限制时间,你怎样上网打游戏?”这道问题时,没有一个孩子选择“不做功课、只打游戏”。而有多少家长能完全相信孩子的自律自控?如果没有信任,你就会看见一个问题孩子。你不相信孩子会自律,那么起心动念之间,孩子已经接受到你的心愿,他就会如你所愿地成为那样的孩子,这个法则就是心想事成。

如果把我们的生命过程比作一场马拉松,“看见生命”的意义就如同马拉松的补给站一样,让你很快恢复精力,然后信心满满地跑向下一个阶段。生命被看见,那些在孩子体内的热情、灵感、勇气等美好力量就有可能被唤醒,从而提供给孩子源源不断地向上生长的动力。

看见,就是这样重要。请看见你的孩子。


  1. 上一篇:孩子放学后,你的第一句话很重要
  2. 下一篇:小小通讯员,满满感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