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上午8:20,南京市华山路小学全体师生开始了防震避险疏散演练。
本次演练共两个科目:室内躲藏避险和室外疏散避险。为了实施好这次演练,学校安全部门制定了详细的消防疏散演练方案,对各班逃离的路线及每位老师的职责、每层楼梯口的护导老师等内容都作了明确的分工和要求,演练开始前,各班主任还给学生进行了防震知识和疏散线路的宣讲。
上午8:21,校园里骤然响起犀利的警报声,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就近快速地躲藏到教室的课桌下避险。五分钟后随着有又一阵警报响起,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快速有序地按照既定疏散路线,向室外开阔的疏散集合地——篮球场,进行紧急疏散避险。疏散过程组织有序,教师护导到位,没有学生和老师受伤掉队,演习达到预期的目标。
同学们通过演习知道了怎么躲藏,怎么跑。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选是躲藏, 因为当大地晃动起来后,就像是在摇晃颠簸的船上一样跑步,跟我们平时在平地上跑是不同的,你是跑不动的,并且,跑的过程中还要冒着被高空门窗玻璃等下坠物体砸伤的风险,因此地震发生时,不要纠结,也没有时间纠结,躲藏是首选。
躲就是当地震发生时尽快就近将自己躲到具有一定支撑或遮挡保护的物体下面。比如当我们在学校时发生地震,我们可以选择躲在教室里的课桌下面;在家发生地震时,我们可以选择躲在卫生间,抱头蹲在卫生间的墙角或面盆柜子下面或旁边,如果附件有盆的话,最好也把盆顶在头上,藏好自己。藏就是不露出来,尤其是我们头和脊椎等关键部位要藏好。
趁地震的间歇,大地暂时停止剧烈摇晃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赶紧疏散到室外空旷处,我们今天演习的第二个内容就是紧急疏散到篮球场。通过演习我们要知道跑的路线,安全集结地点,还要注意在跑的过程中的安全防护,要一边跑一边注意观察头上是否有坠落物,脚下是否有障碍,所以一只手要护着头,另一只手要保持平衡,安全地跑是重点。
灾害总会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防备和防护,以及在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及时合理地救护,让损失减少到最少。提高防灾减灾的意识,平时训练有素,灾害来临就不慌张,就能科学合理的避险和自救,最大可能地保护自己,帮助别人。(撰稿:谢纯久 编辑:王铨 审核:张泰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