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华山路小学!

新闻快讯
首页   →   新闻快讯   →   校园新闻   →   正文

六步叙事:科研与教研的互惠

点击数: 作者:王铨 发表时间:2021-03-05


教学和科研是一所学校发展前进的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华山路小学在教学上精益求精,也一直力求在科研上有所突破。为了使我校省级立项课题《培育时代新人背景下小学课堂变革的集体叙事研究顺利开展,也为了让教研走近科研,让科研走进教学本学期我们特别开展“集体叙事”观课研讨活动。3月4日下午,第一场活动正式开展。华山路小学全体教师走进一年级语文课堂,切实感受着课堂变革带来的“新气象”。

根据“集体叙事”的观课流程,首先由执教者徐莎莎老师进行“理念阐释”,阐明思想与路径的变革。徐老师结合本班学情,探寻了班级课堂变革的方向,力求从“生”本课堂走向“自”本课堂“生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本,关注教学意义的课堂。这里的“生”大多数指的是班级学生这一群体,是以群体学生为本,缺少了对个体生命的关注。徐老师所向往的“自本课堂”则是想再往纵深走一步“自”指向每一学生,以每一学生为本,让“生本”的重心继续下移呈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不分彼此的第三种教学关系

接着,由徐老师执教部编版一下课文《端午粽》,其他老师进行“课堂观摩”,意图在听课中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换。教学中,徐老师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小组合作——CEO育人”,培养学生的组织领导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力求通过这一方式以点带面,以优促学。文本精读环节中,徐老师引导学生重点感受粽子的色、香、味,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看、摸、尝、感、读等多种形式的体验中,触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一同运作,激发学生的深层认知,提升学习欲和愉悦感。生字教学中既有对书写规则的指导,又凸显了画面感,兼顾字源想象。巧妙的教学设计和优美灵动的课堂折射出徐老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以及对“自本课堂”的理念诠释。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对文本的感悟以及对端午粽所包含的亲情的切身体会。

观课后的“重返现场”是一场看法与观点的碰撞。“执教者言说”,徐老师根据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梳理;“观课者言说”则是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请观课的老师们谈一谈“如果我是学生”、“如果我是教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观课感受的阐述。随后刘荃校长从宏观把握方面、李静副校长从细节提升方面都做了相应的点评和指导。两位领导都希望在我们华小的课堂变革中,教师能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我建构,并提出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所获、所得、所疑。  

随后,黄伟教授“总结梳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提升。黄教授指出“集体叙事”观课研讨活动需注意四个重点:

一、儿童立场与立场沉浸。执教者和观课者都应从儿童的视野和立场出发,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能力方面的获得。

二、主客的转换与融为一体。观课者在观课的同时要实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为执教者,我为什么这么设计?”“为观课者,我会怎么设计?”

三、教学与教研的互惠。黄教授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对本次研究课中的作业设计、学科特点、教材解读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

四、拒绝观课的昏睡者和观光客。黄伟教师对我校教师参加“集体叙事”观课研讨活动的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可以说,华小的每一位教师都全身心投入到本次的课改研讨活动中,这是一片生长的林子。

 


华小“集体叙事”观课研讨第一次活动圆满结束!这一次活动为全校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教师们在观课中实现思维的转换,在评课中实现理念的延伸,让华小真正走在了课改的康庄大道上。众行致远,求真创新。我们一直在路上!(信息员  薛嫄  王铨)




  1. 上一篇:青蓝携手 同勉共进----南京市华山路小学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报道
  2. 下一篇:雅致女人 幸福如花--- 女神月之插花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