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览正文

由“厕所吧”现象得到的启示
————真正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发布人:张宗茜  发布时间:2014/04/14 09:05:04
 

由“厕所吧”现象得到的启示

                                      ———真正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

                            马圣婷

现在社会上流行着各式各样的“吧”“酒吧”、“网吧”茶吧等等,数不胜数,没想到最近在幼教刊物上看到了一个“厕所吧”如此怪吧,引起我的注意,文章看完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一位教师的班上,许多幼儿最喜欢蹲厕所,而且蹲的时间越来越长,只听见厕所里传来唧唧喳喳的吵闹声,好不热闹。经过一番侦察后发现孩子们蹲在便池上津津有味的聊天,有的说星期天去红山动物园看熊猫了;有的说奶奶给他买了一把电动手枪,还有几名幼儿在议论小朋友能否到宇宙飞船上去玩,他们谈的很投入,往往对老师的到来全然不知。当老师问他们话时,才发现老师的存在,在老师的再三询问下,一位小朋友道出了实情:“厕所里没老师,没人管,我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原来他们利用各种活动之间的间隙往“厕所吧”里跑,是在寻找避开老师视线的机会,他们愿意在没有成人监控的情况下随心所欲的交流。

“厕所吧”现象给了我深深的刺痛,我想转变教育观念不仅仅在教材的质与量上反复讨论精雕细琢就能实现的,更重要的是眼里要有孩子,心里要想着孩子,把活动的权利还给孩子,真正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所以,在组织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每每想起“厕所吧”,我都会……

案例一:他为什么不参加游戏

张教师把候天翔带到我面前说:“马老师,他不愿意玩JACK杰克理发店,还把贴在墙上的老鼠图画撕的粉碎。”说着把物证放到我面前,我一看,来气了,狠狠的批评了他一顿。没想到他竟然理直气壮的说:“妈妈说老鼠是坏东西,它偷吃粮食,搞破坏还把生日蛋糕给偷吃了,人们不喜欢老鼠JACK。”听完候天翔的一番大道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原想孩子们通过看动画片,一定会喜欢TOM和JACK两个小动物,所以我和张老师苦思冥想才想出理发店的名字,一个叫TOM一个叫JACK,怎么办呢,于是我问他:“你觉得起什么名字好呢?”没想到这句话吸引了众多的小朋友,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叫机器猫吧!”有的说:“不好,不好,叫葫芦娃吧!”还有的竟然用自己的名字来命名。

于是我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将游戏的命名权交给了他们,并且还请孩子们设计游戏活动,真正把他们当作了游戏的主人。

分析:正因为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活动,游戏的内容,进行的方式,以及要求达到的目的,一定要生动有趣,因此老师费尽心思想主题,给游戏命名,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感受,我要说老师们在开设游戏活动时除了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对游戏的干预不要太多,把主动权真正的交给孩子们,和他们一起探讨,以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游戏活动之中,会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案例二:再玩一分钟

下午锻炼,我带孩子们练习坐跳羊角球。孩子们非常高兴,坐在羊角球上跳啊!叫啊!我也被他们的情绪所感染,和他们一起跳啊!笑啊!我们一起作在羊角球上开火车,孩子们传来一阵阵欢笑声,不知不觉,时间到了我对孩子们说:“火车到站了,我们该回教室了。”可连喊三遍,孩子们仍在尽情的跳着。我又喊了有遍,突然,不知谁大声嚷着:“不!我不回教室!”我循声望去,原来是程睿,只见他一脸的严肃。我不由的被他的表情逗笑了,是呀!孩子们玩的正在兴头上,让他们停止,他们怎么接受得了。“那好吧!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孩子们高兴起来,程睿也满意地回答着。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家里难免会遇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不愿意走的情况,如何对待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好好动动脑筋。

分析:作为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尽可能也满足幼儿的需要。选择一种不激化矛盾,儿童又能接受的方法,对孩子们要民主,平等,教学方法要灵活。“再玩一分钟”这种缓冲剂使孩子们的情绪得到调适,不会因为玩的不尽兴而影响接下来的活动。

案例三:由“看守”变“伙伴”

带孩子们上感觉综合课时,我都很紧张,生怕他们磕着碰着,总是盯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不敢懈怠。

今天的训练内容是走上大滑梯,我站在滑梯旁,尽责的保护每一个孩子,李志鹏走下滑梯后看着我认真的问:“老师,你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玩,可好玩了。”“老师是大人,要看你们啊!”我随口答到。“为什么要看我们啊?你和我们一起玩吧!”望着孩子们那双纯真的眼睛。我动摇了,孩子们立即拉我加入他们的行列。我不是想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吗?孩子们信任老师,更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平等的伙伴。

今天,虽然我被孩子们拽的团团转,但却是我和孩子们玩得最快乐最幸福的一天。

分析:作为老师要平等的对待幼儿,和孩子们建立和谐的友好的关系,由“看守”变“伙伴”这样就减少了对幼儿身心的不适当约束,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相适宜的精神环境,使幼儿没有了紧张和不安,其主体性将得到充分发展。

案例四:快乐小屋

人总有喜怒哀乐。若能找一知己或选个适合的地方畅所欲言,确实对分离快乐或舒缓心理压力大有好处,对此,孩子们也不例外,孩子们对知道小伙伴秘密而感到十分自豪,为了便于避人耳目,孩子们常常把一些小角落做为互通“秘密”的最佳地点。

于是我决定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我为孩子们建造了一个小屋子,小屋子的全部建筑材料是一个特大纸箱。孩子们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贴在屋子的墙周围,屋子变得更漂亮了,孩子们还给小屋子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快乐小屋”丽丽和玉玉是房子的第一批主人,只见他们钻进房子后,门也关上了,透过“快乐小屋”的天窗,听到里面传来一阵阵快乐的笑声。

此后,“快乐小屋”便成了孩子们的自由太内地,与好朋友聚在房子里,无拘无束地互诉心中的秘密及娶事,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的快乐时光。

分析:孩子们有许多的小秘密和心里话,需要告诉别人,宣泄自己,他们盼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自由玩耍,自由交谈少受约束,少受管制,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其个性在自然、无拘无束中健康的发展,就象这三间有趣的小房子,它给孩子们带来了新奇和快乐。

《纲要》中有这段话:“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和在“组织与实施”中也反复强调“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了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师只有在坚持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发挥自己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才能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现在“厕所吧”现象已经不再让我刺痛,因为我们班的孩子们在自主创设的“玩具吧”、“陶吧”、“书吧”、“茶吧”里尽情地享受着玩的愉悦,我所要做的也仅仅是全身心的降低高度,和他们一起成长。

备注:此案例获市优秀教育案例二等奖

列入春晖幼儿园十一·市级规划课题成果——案例荟萃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6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东升村57号() 电话:025-86400325 传真:
访问计数:
苏ICP备12059859号
快乐围棋
顽逗星早教
旋风跆拳道
旋转拉丁
智慧逻辑狗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