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间
——大班综合活动 “假如我是残疾人”案例分析
周满丽
【案例背景】
北京第二十九界残奥会点火仪式中,全球残奥大使、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独特的点火方式令全世界动容。 失去左腿的他依靠双手牵引自己和轮椅升至39米的高空点燃了残奥会主火炬,其超越极限、克服万难的形象震撼了大家的心灵!他的行动成功地传递出一个理念,即“每个生命都有价值,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和梦想”。
在被深深感动的同时,作为教师的我突然有了种设计一节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冲动,我想活动方案的年龄定在大班,可能6岁的孩子对此的感知感受会比幼儿园其他年龄段的孩子来的灵敏深刻,而且本身也具有去帮助他人的能力,但至于用什么方式进行,怎样让他们感知并行动起来,是用谈话还是图片说明都还没底。在后来的晨间谈话中,我惊讶的发现观看残奥会开幕式的孩子比我想象的多,也谈了不少自己看到的节目甚至有谈到点火的,但言谈中嬉笑取乐的成分多,有孩子虽然觉的用轮椅攀那么高有点危险但可能很刺激,有孩子认为那些盲人阿姨看不到东西还能跳舞很有趣。听了他们的话我有些伤心但也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觉得一定要让这些无忧无虑的孩子去体验一下残疾人的不易,让他们体验看不见或走不起来的样子,进而感受并关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间。以下是大班综合活动“假如我是残疾人” 的案例分析。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游戏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了解并设计为残疾人设置的设施标记。
3、增进对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树立愿意尽力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残奥会点火仪式视频,关于火炬手侯斌的简短小故事
2、丝巾若干,布置好的室内场地(长度约十五米,中间放一张桌子)
3、盲道、残疾人可使用电梯图片、标记卡(多于幼儿人数)、记号笔人手一支。
【过程描述】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受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1、教师(用平缓的语气)谈话:孩子们,我们班有三十六人个孩子个个身体健康、活泼向上,共同生活在妈妈疼爱的怀抱里,有什么感受?
幼儿A(大声喊):很好!快乐!
幼儿B(举手):是高兴!
……
幼儿T:我觉得很幸福!
(大部分幼儿会用高兴、快乐等这样的词汇来表达,但对幸福的具体概念没有体会,如果教师能将问题设计成“有什么感受?觉得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可能更贴近幼儿的水平)
教师:对,生活在妈妈疼爱的怀抱里身体健康是多么幸福呀!可在我们的身边还生活着许多残疾人,你们知道吗?,什么样的人叫残疾人呢?他们可能也很幸福,但在生活中总是有些不容易作到的事情
幼儿(一起说):我们知道什么是残疾人
幼儿A:就是有些人看不见东西,要人家带着走,所以不容易想到哪就去哪。
幼儿B:还有少了个膀子的也是残疾人,他们拿东西的时候不方便
幼儿C:我看过没有腿,做在轮椅上的人……有人在后面腿着他
幼儿D:还有不会说话的人,要打手势,所以不容易
教师:你们说得对,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有些人身上的器官或功能就有了缺陷,盲人就是看不见的人,有腿脚有缺陷的我们称为肢残人士,我们就称他们为残疾人。你的身边有残疾人吗?他们的生活方便吗?
(幼儿争先恐后的回答说明在平时生活中他们是有关注过的,而且在看到他们的同时在心里也是有感觉的)
二、活动体验,走近残疾人
1、教师:孩子们,你们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愿意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小游戏,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
幼儿:好!
(幼儿对残疾人遇到的困难也是有小小的触动,但对于这样一部分弱势群体幼儿又是相当陌生,当听到可以玩这样的游戏体验时都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新奇、兴奋的表情)
⑴ 体验游戏——手语传话。
教师讲解规则:我们第一、二组来玩“手语传话”的游戏,老师告诉第一位幼儿一句话(我想吃苹果),然后请第一、二组的幼儿一个跟一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示,最后一名幼儿说出意思,教师公布答案。
结果:游戏共进行了两次,第一次十二名幼儿用了近一刻钟的时间结果将“我想吃苹果”传成了大圆圈;第二次十二名幼儿用了大概十分钟的时间将“我在看书”说成了“我没有东西”
幼儿A:好难哦,看来真不容易!
幼儿B:很好玩但总传不对,老想说话,哈哈!
幼儿C:我明明做的是看书动作,可是他们就是不会做这个动作
幼儿D:老师,我们这组陶陶不会玩,他不会传话
(当体验游戏有一定难度时,幼儿间较聪明的就开始推卸责任,他们的立足点脱离了教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初衷,不光没有深入的感受困难,反而出现了内讧)
⑵ 体验游戏——单手穿衣。
教师讲解规则: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请两名幼儿上台,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幼儿观察他们是怎样穿衣服的?
结果:两名幼儿用牙咬住衣服,代替另一只手,忙活了近好几分钟也没有把两个袖子套上。
(幼儿的动作可爱滑稽,在引起其他人观看的同时这两位幼儿应该能深刻体会肢残人的困难,只是参与的人数太少了)
⑶ 体验游戏——蒙眼前进。老师请其他没玩过的到前面来,分成两组。一组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组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幼儿的扶助下走完全程。
幼儿A:还是很难!
幼儿B:我都什么看不见,还知道哪里是哪里啊!
幼儿C:刚才亮亮帮我的,谢谢你
(路线是从教室门口出发,绕桌一圈走到科学区域。如此设计,是想让孩子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
三、了解、尊重、关爱、帮助残疾人
⑴ 师:刚才,在这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我们就感到了许多的不方便,对正常人来说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对残疾人却是那么的困难。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么不容易啊。尽管如此,许多残疾人像我们一样地学习、工作。有的甚至非常出色。比如说在这次残奥会的火炬手,他是怎么把火炬点燃的,你们知道吗?想听关于侯斌的故事吗?
幼儿(激动的说)A:真厉害!
幼儿B(情不自禁的伸出大拇指): 真棒!
幼儿C用手在模仿侯斌向上攀的吃力样子
⑵ 你还了解哪些可敬的残疾人吗?能讲讲他们的故事吗?
幼儿说不出来!
小结: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尊重。
⑶ 观看图片,了解并设计为残疾人设置的设施标记。
教师出示盲道、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可使用电梯等图片:其实在我们这个的社会大家庭中我们还为残疾人提供了许多方便的设施。可我们现在对残疾人保护还远远不够,现在请你们来设计一些能为他们提供帮助的标记。
四、小结
孩子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来帮助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最后让我们用手语来“唱”着这首《爱的奉献》用行动把我们对残疾人无限的关爱送到他们身边吧!
【活动反思】
1、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缺少了解,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也不够尊重和友好。因此,借助本次活动,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让幼儿在活动、游戏中得到感受、体验,帮助,走近残疾人,从而有尊重残疾人的意识,树立帮助残疾人的意识成为必然。
2、在活动过程中要求幼儿留心观察身边的残疾人,了解他们的生活不便,为残疾人设计专用设施幼儿完成的较好。但在讲到让幼儿说说其他残疾人身残志坚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幼儿完全懵了,可能这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比较远的,我们无法寄希望与用一节活动或是一次大型的运动会就改变这种现象,相反我们要经常想办法借助任何有可能的行为将关爱教育渗透进幼儿的生活。
【活动措施】
1、残奥会刚刚结束,教师在提问题时不要天马行空的问幼儿知不知道其他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可以结合运动会来让幼儿谈谈,或者在活动准备的时候就让幼儿收集有关的故事,因为这一环节还是对目标有帮助的,因此有必要让幼儿了解。
2、本次活动的主旨是让幼儿萌发关注和关爱残疾人的情绪情感,需要教师有感而发的提问和讲述故事,也需要教师将这一教育延伸开去,因此希望能将活动多扩充一些,将幼儿的体验部分在深入的进行。
备注: 此文获省优秀教育案例三等奖列入春晖幼儿园“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成果——案例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