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览正文

关注幼儿的需要
————由“动画节”引发的思考
发布人:张宗茜  发布时间:2014/04/14 16:59:43
 

关注幼儿的需要

——由“动画节”引发的思考

周满丽  谢维东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教师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作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

白雪飘飘的冬季,温暖的房间,丰盛的晚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可怜而善良的卖火柴的小女孩、驾着驯鹿总能带给孩子惊喜的圣诞老人、还有皮肤像雪一样白的公主……,只有童话里的世界才永远那么美丽单纯,森林里住着可爱的小矮人,大海里有痴情的小人鱼,公主们最终会和她们的王子在城堡里过上幸福的生活……安徒生、格林,一本本童话书陪伴我们度过童年时光,给我们最初的梦想。我们也想把这份梦想带给孩子,让童话那份独特的色彩带给他们欢乐与幻想,并在故事中感受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

十二月份我们决定在全园开展为期一周的、中间贯穿两到三个活动的“童话节”。确定主题后我们就在孩子中进行了谈话式调查,并尝试根据与幼儿谈话的记录,进一步确定这一主题潜在的教育目标。在大、中、小班我们大致设计了这几个问题:你喜欢看童话吗?你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喜欢童话中的人物吗?你最喜欢谁?从谈话结果看,我们发现幼儿对童话并不是很感兴趣,只知道故事中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而对于故事的情节和主旨印象不深刻,反而话题中常常插入孙悟空、汤姆杰瑞、奥特曼等动画人物,一谈到它们,幼儿的话匣顿开,滔滔不绝,教师对幼儿进行了启发和一些有效的建议,但还是不能把幼儿的思维转移到我们当初预构的框架中。显然教师事先预成一个框架,根据初步的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手段、途径转化为幼儿的需求后成为活动主题这条路线是行不通的了,于是在筛选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我们又重新调整了一下,将“童话节”变为“动画节”,这一主题来自于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生活,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于是我们确定了大、中、小班的主题活动名称及开展方向:大班为“动画王国”,中班为“动画城里的猫”,小班为“天线宝宝乐园”。

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出了初始的主题网络,教师根据网络收集与动画相关的资料,我们从网络、图书、媒体、报刊中寻找,发动家长资源、幼儿资源、教师及同伴资源共同收集,如有的家长主动帮我们联系好了去某动画公司参观,让幼儿能亲身感受动画片制作的过程;有的教师从网络上收集到了手绘动画片制作的方法;很多家长带来了动画片的碟片、有关动画人物的玩具、装饰品图片贴画等等。从幼儿的兴趣和收集的材料中,我们最终确定了全园和各年龄段主题开展的重点和目标如下图:

阶 段

目               标

总目标

1、感受动画节的快乐气氛,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2、愿意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3、体验亲子间交流的愉悦。

大班

(着重定位在动画片的制作方法上)

1、了解动画片的发展史、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并大胆的使用工具材料学习制作动画片。

2、与同伴合作、协调的活动;勇于克服困难,并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喜悦。

3、在制作过程中,能学习分工合作,并坚持到底完成任务。

4、对动画片中的语音、声调、节奏敏感,能用不同的语音、声调、节奏表达情绪、态度等。

5、能在一定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6、能自己制定并遵守参观活动中的规则,能专心、有礼貌、有兴趣的倾听他人的介绍,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

中班

(定位在各种各样的猫上)

1、喜欢欣赏有关猫的动画片,主动积极得参与与之相关的讨论,能根据动画形象展开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

2、了解动画片里各种猫的形象特征,并尝试用各种材料表现其形象的基本(还是主要)特征。

3、能随音乐的变化联想动画形象,学习用简单的身体动作组合表现。

4、喜爱各类食品,知道一餐要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

5、能遵守体育活动的规则和要求,会与同伴合作游戏。

6、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并与同伴、教师交流。

小班(定位在单一的人物——“天线宝宝”上)

1、能与同伴参与有关“天线宝宝”的主题活动,并在活动中持续一段时间。2、知道天线宝宝的名称、特征及喜好。3、知道天线宝宝是动画人物,能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天线宝宝。4、能用词语或简单的句子描述天线宝宝的特征或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5、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并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匹配或确定两组物体的“多”与“少”。6、愿意与他人分享游戏材料,并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乐趣。

在预设的活动区域中,教师布置了一些与活动内容有关、相对固定的操作材料,也预留了一些空间供幼儿丰富增添。这样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区域空间,既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也有利于教师把握幼儿潜在的发展趋向。

经过两周活动的实践,我们尝试在评价中以观察记录、谈话与讨论、活动成果分析、描述与记载及幼儿成长档案的形式来反应幼儿学习和掌握的情况。由于我们在总目标中体现的是快乐的原则,因此主要以教师的描述与记载、幼儿成长档案的形式为主。如记录下幼儿有代表性的语言,不断的研究分析幼儿,记录下幼儿活动的照片,并配以文字,形象而生动的反应出当时的情景。

在活动中,我们有以下几点较为深刻的体会:

一、在课程开发应中教师应关注时代的变化

伴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以及家庭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手段也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形态。幼儿时期的信息大多通过视听途径获得的,动画片生动活泼、直观动感的特点让年幼的孩子一下子就爱上了动画片,成为幼儿获取知识的首选形式。孩子们喜欢看、乐意看动画片,动画片就像游戏一样是现在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玩伴,对幼儿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动画内容成了孩子们交流的重点,卡通人物成了孩子们竞相模仿的对象。因此关注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动画节”的开展迎合了孩子的需要,体现了时代对孩子生活的影响。

在活动进程中,我们分别设计了“会飞的鸟”和“跳跳球”活动,让幼儿模仿最原始的手绘动画制作和电脑动画制作,通过两种方式的参与和体验,让幼儿真切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真正体现了时代性。

二、课程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有留白

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中,要有弹性,要有留白。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中,教师要弹性灵活的把握,要有可发展的空间,以便随便调整与完善。在活动的实施中,我们充分顾及幼儿的已有经验,通过观察、判断及与幼儿的讨论,挖掘动画片中所隐藏的潜在教育价值。如在中班语言活动“动画城里的猫”中,教师围绕各种猫不同的性格特征,设计的活动目标为:1、能根据自己喜欢的动画片里的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2、能围绕主题进行谈话,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3、乐意与同伴分享快乐的体验。紧紧围绕活动目标,我们提出了许多开放性的问题并与幼儿讨论,满足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你知道动画片里有哪些猫?你们喜欢哪只猫?不喜欢哪只猫?为什么?在这么多的猫中,哪些猫是勇敢的?哪些猫是聪明的?哪些猫是神奇的?哪些猫是滑稽、有趣的?哪些猫是愚笨的?等等。

三、课程中实施教师要尊重幼儿的需要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幼儿产生学习愿望的条件。从“童话节”到“动画节”这一主题的确定,就是在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完成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幼儿跟随教师设计的计划走,一味重视教学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在活动中真正尊重幼儿的需要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在实践中经常会在新观念和旧观念中循环往复,同时也在实践中与孩子共同成长。在本次活动中,老师们认识到幼儿的参与性、创造性等只有在其主体活动中才能得到表现和发展,幼儿通过活动建立、统整自己的世界。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将影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发展,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幼儿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才能使课程真正的立足于孩子,发展于孩子。

我们觉得教师在园本节庆活动开发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言语和兴趣所在,善于捕捉来自幼儿的问题、发现;在与幼儿日常接触的过程中,要积极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情,积极关注幼儿间谈论的人物或角色,并敏感而机智的获取信息、生成想法、将其与园本课程开发课程的具体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成一些能引起积极反应和共鸣的节庆主题活动。

此论文获市三等奖

编入春晖幼儿园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成果——论文荟萃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6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东升村57号() 电话:025-86400325 传真:
访问计数:
苏ICP备12059859号
快乐围棋
顽逗星早教
旋风跆拳道
旋转拉丁
智慧逻辑狗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