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本节庆活动中的环境创设
谢维东 张凤银
新《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组织与实施之一的环境创设是很重要的一环,环境是教育的一部分。
一、园本节庆活动环境创设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感染作用。又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又说明培养人才要重视环境的选择。古代教育家颜之推认为,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而持久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潜力行为就是适应能力,环境是儿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因此园本节庆活动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庆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节日教育功能。不但能营造出浓郁的节庆氛围,促进幼儿在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体验。还能引发、支持幼儿与园本节庆活动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实现与环境的有效互动,产生对园本节庆活动的认同和喜爱之情。
二、园本节庆活动环境创设的途径
㈠ 创设丰富的、科学的物质环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环境创设应有益与幼儿身心发展,一般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幼儿的角度,以幼儿的眼光来创设环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询问,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墙面装饰中结合园本节庆活动体现幼儿认知特点,色彩上以艳丽的纯色为主;造型以稚拙、简洁为主要表现手法;内容应以幼儿熟悉的东西为主。环境布置还应注重幼儿的年龄差异。
2、重视三维空间的充分利用。
“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⑴ 在室内外的地面可画上各种图形、谜宫,涂写上颜色或数字、字母。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锻炼。如:在“升班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地上化了许多大小不同的脚印,让幼儿在比较、尝试大、小脚印的同时,感受自己的长大;又如在“动画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地面上画上许多动画片的主人公的造型,通过各种动画表演形式,认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动画片,同时幼儿也认识美丑善恶。
⑵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而且有的相距时间较短,其布置花费时间较多,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的主题教育是最好不过的了,例如中秋节的灯笼,国庆节的国旗、国徽,“动画节”主题活动中悬挂幼儿最喜爱的动画片中的人物,“发现节”主题活动中悬挂幼儿亲自动手绘画、制作的昆虫等等。
⑶ 墙面布置的作用除美化幼儿园外,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在“春天的发现节”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活动“我看到的春天”:请家长运用图夹文的形式记录孩子看到的春天。很多家长运用剪贴、画的形式表现孩子观察到、感受到的有关春天景象(天气、周围植物的变化、人们的穿着变化、田野、公园的景象、春天里的小动物)。其中有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创编了一首诗歌:春天真美丽,春风吹来了,吹红了桃花,吹绿了小草,吹鼓了花苞,吹醒了青蛙,吹来了燕子。春天真美丽!活动“我在春天里”:请家长收集孩子在春天的活动照片,将孩子在春天游玩的照片加以文字说明来表现春天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结识了许多树朋友、花朋友,积累了丰富的“春天”感性知识。
⑷ 在室内外开设与园本节庆活动有关的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科常区、作品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立体画面直观、生动、富有情趣,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
3、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现今幼儿园应该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又可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如:在“植树节”的“各种各样的树”的活动中,幼儿对各种树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感性的了解,我们再采取绘画的形式让他们表现出来,让这个主题圆满结束的同时得到延伸。又如:新年的时候幼儿园里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大红的中国结、各种形状的灯笼、高高燃放的焰火、玻璃窗上的中国民间剪纸……通过让幼儿布置节日的环境,让幼儿欣赏我国民俗文化的美,让幼儿了解我国民俗节日的风俗习惯,让我国传统风俗习惯深深扎根在幼儿心中。这样即美化了教室,又陶冶了幼儿的情操。积极激发了幼儿对过节日的情感体验。随着元宵节的来临,让幼儿过节的体验又在延续之中。
㈡ 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在拥有丰富物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精神环境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所建立起的种种情感乃至幼儿园的园风、班风。教师的言行和教育态度,这些表现都是孩子的注意焦点。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