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览正文

大家庭 小社会
————谈园本节庆背景下“公共区域”的创设
发布人:张宗茜  发布时间:2014/04/14 16:45:04
 

大家庭  小社会

——谈园本节庆背景下“公共区域”的创设

柳  杨  王  珺

“公共区域”是指在幼儿园内将相邻班级的空余场地设置成让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同龄不同班的幼儿或不同班龄的幼儿可共商活动内容,共用活动材料,共享活动空间,共建学习经验。

公共区域的开发不仅提高了幼儿园有限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扩大了幼儿互动合作的范围。

一、“公共区域”的产生是园本节庆活动开展的产物

在一次大班节庆活动“闪闪的红星”主题活动中,我们请家长协助教师、幼儿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文资料,由于两个班家长配合程度不一样,大一班的资料要比大二班多的多,当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时候,教师们萌发出共同使用的想法,把两个班收集来的资料分类整理,一部分放在公共走廊,一部分放在各自得班级中。渐渐地,教师们发现自己班级的幼儿走远了,走进了邻班的活动区域,把玩起邻班的活动材料。非但没有像老师们预料的那样会干扰正常的班务管理 ,反而孩子们秩序井然而且十分向往。教师们还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在大一和大二班之间,有了自发的“军事知识比赛”,“师傅”正在指导“徒弟”学习装配兵器模型……,俨然一个和睦互助的“大家庭”。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们进行了研讨:这样的做法是否可以在全园推行呢?因为我园各班活动室的面积不大但很方正,这个特点对创设有利于幼儿个别化活动的环境而言,在空间上稍显局促且缺少变化,加之平行班之间的家长资源的差异性,我们便在活动室外的空余场地设置场景,投放材料,对各班幼儿开放。这样“公共区域”在我园诞生了。

二、“公共区域”的范围随着园本节庆活动的开展不断扩大

在创设过程中,教师们深入探讨“公共区域”在节庆活动中的价值,力求突破原有的空间局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促进孩子在更大范围、与更多材料、在更深层面上实现互动和建构,教师们在实施原本节庆活动的同时开始了对“公共区域”教育实践。小班“包糖果”活动糖果纸不够了、中班“美丽的像框”作品完成后教室里已挂不下,很快,在班与班之间的走廊、墙面上出现了“互动快讯”,吸引了大家前来参与。以后,诸如“哥哥姐姐来我班讲故事”、“本周举行动画任我秀,欢迎参赛和观看”等等消息不停地发布出来。于是,大班制作的“健康报”被中班的“报亭”拿走,中班的像框挂满了各班的活动室,一个班的“懒猫加工厂”承接了全园的“加工业务”。在广泛的互动交往中,幼儿打破了班级、年龄的界限,在园里自由往来,兴趣盎然的从事着有意义的活动,而整个幼儿园就像一个浓缩了的“小社会”,幼儿园的每个角落成为孩子们活动的“公共区域”。

三、“公共区域”的价值随着园本节庆活动的开发得到更多体现

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利用“公共区域”,使其发挥更加积极的群体互动作用。教师们发现,在不同类型的“公共区域”活动中,幼儿将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经验。

平行活动  同龄半幼儿在“公共区域”内活动,相同的活动有利于相互启发、相互竞争。如中班在健康节活动中出现了“攀岩墙挑战榜”,引发了班与班之间的竞赛。

共享活动  混龄班幼儿在同一的“公共区域”活动,部分幼儿的成果能够让更多的人共享。如在“巧手节”活动中,大班小朋友用大纸箱制作了“地铁”,他们用颜料粉刷、用各种图案装饰,做好后的“地铁”成为小班小朋友的进行角色游戏中的交通工具。

合作活动  同龄班和混龄班幼儿在“公共区域”内参加同一内容的活动,有利于各尽其能,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体会互助合作的的真正价值。如在“发现节”中,幼儿根据各自的兴趣和能力,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布置春天的景色,结果这里成了孩子们眼力最美丽的一处。

互动活动  不同年龄幼儿通过“互动快讯”和海报,引发面向全园的开放式活动。如动画节活动中,大班幼儿排演了几部童话剧,征求群众演员和小评委,结果各班都有孩子自告奋勇去争当演员和评委。

四、对“公共区域”创设的几点思考。

1、“公共区域”的创设让幼儿拥有了更广泛的材料。

“公共区域”将几个班的空间合并在一起,打破了班级甚至年级的界限,使幼儿拥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公共区域”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并非仅是数量上的增加,不同年龄孩子的共同参与使有限的材料具有层次性、挑战性,体现了材料的丰富性。“公共区域”还使游戏得以充分展开,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模拟生活,不同的参与态度和采用的方法为幼儿提供了比较和学习的机会。

2、“公共区域”的创设让幼儿积累有效的互动与交往经验。

“公共区域”扩大了幼儿的交往空间,幼儿在交往中的对象、担任的角色、交流的方式都会有所改变。走入公共区域,幼儿能接触到很多陌生人以及比自己年幼或年长的人,幼儿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便有了变化,情感体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其交往的欲望和技能也在变化中得到提升。如中班一个平时较任性的孩子,与同龄玩伴在一起时总是别人谦让他,但在小班孩子面前,他却努力约束自己,表现出自信能干的一面。这一现象还引发教师去进一步观察不同年龄孩子面对相同材料其表现出来的不同的学习特点,进而思考如何让同龄或混龄孩子在“公共区域”活动中得到更多的收获、“公共区域”对不同个性孩子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3、“公共区域”的创设使幼儿面对更复杂的问题情境。

在“公共区域”活动中,众多的人、事、物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幼儿遭遇到更负责的问题情境,引发诸如合作、竞争、谦让、争取荣誉、面对失败等诸多体验,使原先较简单、直接的关系,变得多线索、多信息、多角色,使幼儿拥有了更为丰富多样的社会性情感,而幼儿的情感体验又会通过情境讲述、角色扮演等活动给予其他人有所启示,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扩展和补充活动的内容。

总之,“公共区域”的创设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及社会性经验及社会性经验和情感体验,提高了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此论文获市三等奖

编入春晖幼儿园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成果——论文荟萃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6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东升村57号() 电话:025-86400325 传真:
访问计数:
苏ICP备12059859号
快乐围棋
顽逗星早教
旋风跆拳道
旋转拉丁
智慧逻辑狗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