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览正文

转 变
————对一个两岁半孩子的观察与思考
发布人:张宗茜  发布时间:2014/04/14 16:16:37
 

转  变

——对一个两岁半孩子的观察与思考

柳  杨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婴幼儿教育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为我们对婴幼儿的观察研究打开了新的窗户。我最近在带托班的过程中,结合教育时间,开始了早期多元智能萌发的个案跟踪观察研究。

陈子昂,聪明、好学。不到两岁就能背诵古诗三十余首,儿歌童谣百多首,还认识不少字。家人说他记忆力特别好,爱学习,两岁四个月时,他还能自己播放VCD,自学“小蜜蜂”英语。可是在班级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上,又十分胆小,在合群上似乎有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他进行了两个月的跟踪研究。。

观察记录之一:报名

陈子昂刚满两岁半,在妈妈和保姆陪同下前来报名,有些紧张。他见到活动室有大型钻洞游戏——毛毛虫,见到许多小朋友兴高采烈地从“毛毛虫”里钻进钻出,昂昂被吸引住了。他在旁边看了又看,似乎想玩又不敢玩。在我们鼓励下,他蹲下身子,一只脚刚想进去,见里面比较暗,又比较深,就赶紧退了回去,而且脸上出现了要哭的样子,接着就哭了起来,叫喊“妈妈我怕”。

在走小山坡时,他也不敢走。见到爬梯是,想爬又不敢爬,只是看看。

我们带他做其他游戏时,发现其小手的精细动作能力较差。如:用小勺将糖豆从这只碗舀到另一只碗里时,他不会用勺,而是用手抓。在吃糖果时,他选了“大白兔奶糖”,可不会剥,在鼓励下他自己动手剥,但未成功。我们说:“要不要老师帮忙?”,他点点头。

思考:昂昂胆小,除对周围环境有陌生感外,从多元智能的角度看,胆小的孩子,至少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或认识偏低或认识过低。个体对自己的感受的审视与认知,就是加德纳所说的内省智能,又称“自我感”。对次我想,如何帮助昂昂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水平,增强其自我感,即重视内省智能的培养,这应是教育研究的重点。

同时,多元智能理论十分重视个体的身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加德纳认为:个体不同的行为以微妙的方式结合起来,去进行思维运算。幼儿的握勺与抓物,总是先把够物与视物这两个动作结合起来进行。这中间存在着行为动作的复杂化和精细化的过程,这里既有发展的差异性,又有教育的功能发挥等问题。按《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的要求,婴儿的用小勺进食动作训练,应从13~18个月就可开始。昂昂两岁半了,在用小勺等方面的动作不熟练,反映了他某些动作智能的发展还存在滞后性,这需要我在带班中加以注意。

观察记录之二:“他是一个不说话的人”

昂昂来园的第一个月,除了有一个星期因保姆离开他哭了几天之外,大部分的时间是一个人独处一方,一声不响地在独坐独玩中度过的。平时活动也是自行其事。一天上午,我带小朋友去戏水池看中班的哥哥姐姐抓鱼,好多小朋友开心地与哥哥姐姐一起喊:“这里有鱼、这里有鱼”、“又抓到一条了”。可不一会儿,我发现在我身边的昂昂不见了,我急忙四处寻找,结果在小操场的运动器具处找到了他,他一个人在那里自娱自乐着。

这阶段,我总是千方百计地去亲近他,并与他讲悄悄话,可他所采取的态度是:不理不睬、不声不响,并以沉默不开口来对付你。有时,我组织孩子们活动时,其他小朋友能与我积极呼应,而昂昂却从不呼应,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的一角,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有小朋友称他是“一个不说话的人”。如何让他开口说话?又如何让他融入到孩子们的群体之中去呢?这正是放在我面前的一个又急待解决的问题。

思考: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讲述二至三岁的婴幼儿时提及皮亚杰的研究成果,认为这正是“自我中心主义的阶段,儿童在这一时期仍锁在自己个人的世界的概念中,他尚不能完全把自己置身于别人的地位上”。他们是单纬度的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是个内在的社会人。”为此,我想,刚来上幼儿园还不到一个月,是否要急于让他开心?是否马上要他融到群体之中?是否要马上对老师进行积极的响应?此时我反思自己是否操之过急?从他家人那儿我了解到,他在家里话也是不少的。所以,我改变主意,不是急于去改变他的性格特点,而是更仔细地进行观察,以便作更进一步的了解。

观察记录之三:“哭没有意思”

昂昂来园四个星期了,起初两个星期有保姆陪伴,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不安,或一个人独自静坐在小椅子上。他总是在能看到保姆的实现范围内,观察着那些哭闹的孩子,有时,还以同情的心态,用餐巾纸给哭闹的孩子擦擦眼泪和鼻涕。

两个星期后,保姆不再陪同,他分离性焦虑表现的十分明显。在保姆送他来园之后,他总是紧紧地搂住保姆,不愿意走进教室。见保姆硬性离开时,他哭叫的十分厉害。他边哭边闹边叫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妈妈”等话语。我们抱着他可他还是哭个不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由其他老师将他抱到隔壁大班,以免影响其他小朋友的情绪。他却从老师手中挣扎下来,独自一人走到自己的教室,表示不员在别的班久留。

在这段时间,昂昂总是哭哭停停、停停哭哭,约有一周左右。到第四周,他表现为不哭不闹,不声不响,总是一个人闷坐于教师的一角落。有一天,我对昂昂说:“今天你再也不要哭了”。他回答我说:“哭没有意思”。据他家人反映,这阶段他回家讲的最多的话是“哭没有意思”和“哭没有用”。他用这句话一直在进行着自我安慰,以次来排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

思考:1、昂昂用语言来进行自我安慰,这说明三十个月左右的孩子,不仅能忍受与过去依恋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分离,而且,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情绪的调控能力也正在增强。其中,有些孩子还能用语言自慰等方式来排泄自己的不安情绪或缓解其焦虑的心情。昂昂在这方面有较强的情绪自我调控的能力,为此,我就加以表扬与鼓励,以更多的亲吻、拥抱、多分糖和语言表扬等方式,来肯定、巩固他的自我安慰能力。同时,这又为他融入于群体提了条件。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也提到:婴幼儿的人格智能的形成,“如果没有群体来提供相关的参照,那么个体便不可能发现他是‘人’这样一个事实”。这一实例很能说明这一点。

2、加德纳说二至五岁的幼儿的婴幼儿在在经历着一场“理性革命”,他们能用符号称呼自己,称呼别人及谈论自己的经验。昂昂这次在自我缓解焦虑中所说的“哭没有意思”和“哭没有用”,正是他自我经验的一种表达,显示他能运用语言符号称呼调控和发展自己的人格智能,我应对此特别重视。

观察记录之四:评理

昂昂在幼儿园不说话,但在家是个“小罗嗦”,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语出惊人”。如前几天,他妈妈见他在玩橡皮泥,说:“橡皮泥不可以玩,它有毒。”昂昂马上就说:“橡皮泥没有毒,有毒的东西超市怎么可以卖呢?”这一反问使他妈妈哑口无言。这说明性格内向的孩子,在公众场合中表现为沉默寡言,而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十分丰富的。

我们在对昂昂进行观察时发现,他常常一个人端好椅子坐在一边。有时听讲,有时默想,有时自娱自乐地玩耍。我们在组织活动中,有时要求小朋友端坐椅子围坐在老师的身边,昂昂对这要求作的十分认真。可是他刚刚端好的椅子才放下,就被东东坐掉了。他在那里看着椅子说:“咦,我端的椅子怎么给你坐了?你自己去端”。一边说一边用屁股推东东,看来是想把东东从座位上推开。可是东东不理。昂昂无奈,站在东东前面,盯着他。此时我介入,说:“东东,这把椅子是昂昂端的,你自己去端一把去。”东东起来,昂昂立刻坐到自己的椅子上,十分得意地扭扭身子,向我看看,表示对老师关心支持的一种敬意。

事隔一天,类似的事情有发生了,在区域活动后,昂昂搬的椅子又被欣欣抢坐了,昂昂上前进行说理:“这是我搬的椅子,你让我坐!”可欣欣没有理睬昂昂。我看到着情景没有及时介入。因为我想看看昂昂是怎么处理此事的。此时,两人僵持了一段时间。昂昂多次说理,欣欣还是坚持不让。昂昂再次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仍然不急于介入与明确表态。欣欣当时表现的十分得意,而昂昂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地说:“这椅子是我搬的,还给我!”说话的语调有了变化,显得严厉而有些发怒。我于是问欣欣:“这椅子是不是昂昂搬的?”欣欣一见老师发问,马上去对面找了个空位坐下。此时昂昂不仅马上坐下,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微笑,显露出说理成功后的喜悦。

思考:1、昂昂的说理,虽然话语不多,可包含了自我感受中的自信、自豪,包含了对人际交往中要讲游戏规则、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等因素的认识。

2、当看到小朋友在交往中出现各种矛盾时,对说理的一方,教师应当给予支持,这不仅有助于婴幼儿的人格智能的培养,而且可为全班幼儿养成讲道理、守纪律的好品质,发挥教育的积极功能。但教师如何适时的介入?我想既不要过早,也不能过晚,要在矛盾发生中,让孩子们体验一下冲突,这对于婴幼儿的社会智能发展有好处的。它可以让孩子品尝一下在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和不和谐性。当矛盾激化时,老师应当给予及时的介入与参与,这有助于对说理者的支持,让他获得正义感、支持感、成功感和自豪感的甜头,也有助于他们人格智能和语言智能的形成与发展。

观察记录之五:拼板

十月上旬这几天,昂昂对拼版活动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一早来到幼儿园,就与朱研琳几个小朋友一起拼版。品了几块后,还招呼我跟他一起拼,并指着拼版对我说:“这是圆的(只底版的空缺处),这里也是圆的;这里是尖的,这里也是尖的。你放下去,要转一转。正好,就拼好了。”我认真地听他的讲解,并对他的指挥报以积极地回应:“喔,原来是这样拼的,我明白了。”我边说边按照昂昂指点的方法去拼。一会儿就拼好了!昂昂也高兴地拍着小手说:“对了、对了。”

思考:1、拼板、拼图等游戏是发展空间智能和动作智能的好工具和好途径,他可以让孩子通过识别图形着手,去培养视觉和运动觉的协调能力:还可以发展他们的小肌肉群和精细动作等能力。

2、婴幼儿的游戏有时需要成人的参与,他们有时非常喜欢指挥大人,大人的配合可以增加他们的兴趣,加强他们对自我感和成就感的体验。

体会和反思

这一组观察记录,只是我进行个案观察研究的第一步,虽然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也有不少感受和体会。

1、带好托班,要把观察研究放在首位

维果茨基在他的《教育论著选》中一再强调“三岁前的儿童教育特点是这一年龄段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的“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教师仔细的观察和悉心研究,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例如:在入园初的观察中,我们发现有小朋友能在自我安慰和互慰中缓解了分离焦虑。于是我们加以表扬与鼓励,是更多的孩子能在自慰中焦虑得到消解。这些都得益于观察研究。

2、用积极地态度倾听、感受婴幼儿的言行

观察记录五的那个情景使我想到:教师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要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们,情感心理学要求老师能在“积极性的倾听”中给予婴幼儿心理上的满足,可以增强他们的温暖感、信任感和亲切感,使他们在日后的人际交往中,也学会对别人倾听和尊重,这可以增强善解人意和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格智能的培养。

3、对婴幼儿的观察研究,要通过表面看本质

在对昂昂进行两个月的观察研究中,第一个月,由于他对周围环境还处于陌生和不适应阶段,所以处处显得胆小、沉默和不说话,他的动手能力也较差。同时由于性格内向,人们往往容易低估他们的能力。例如:很多内向孩子的家长常问我“老师,该如何改变他(她)的性格?”通过这次个案研究,我感到:多元智能理论强调的不是行为的外显,而是多元智能的内在结构。随着观察研究的深入,我发现昂昂的运动智能和人格智能中的自我感及交往能力,在第二个月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例如他在积木、拼图活动中的活跃表现,往往出乎老师的意料。我想,随着今后更仔细的观察,对幼儿的多元智能的潜能会有更多的发现。

此论文获省三等奖

编入春晖幼儿园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成果——论文荟萃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6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东升村57号() 电话:025-86400325 传真:
访问计数:
苏ICP备12059859号
快乐围棋
顽逗星早教
旋风跆拳道
旋转拉丁
智慧逻辑狗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