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览正文

结构 想象 创造
发布人:陈玲  发布时间:2014/05/13 02:14:06

名称:结构 想象 创造——主题背景下中班幼儿开展积木游戏实践

时间:2013年1月8日

作者:陈玲

备注:在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六期“个人课题”研讨会上交流

结构 想象 创造

——主题背景下中班幼儿开展积木游戏实践

一、积木游戏的溯源

英国17世纪的思想家、政治家洛克曾制作了一套帮助儿童认识字母的积木。尽管人们试图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偷偷塞到儿童的游戏中去,但是儿童往往忽略这些“有用的知识”而把积木堆成他们喜欢的楼房或其他建筑物。20世纪上半叶,美国教育家卡洛琳·普瑞特自1924年在美国纽约州设计发明了一套积木,称之为“单位积木”,她所设计的这套积木,其特点在于保持了木质的原色,并且形状多样,共38种。“单位积木”的问世,使得儿童不再仅仅围绕一个共同主题来合作建构,而且可以在共同的游戏情境中创造自己独特的建构物,讲述自己独特的“故事”。儿童的积木游戏中,儿童成为世界——医院、家、古堡、邮局等得创造者,而不是仅仅的扮演与模仿。

幼教专家福禄贝尔提出“从做中学”这样一套幼儿园的思想体制,创造出所谓的“恩物”模式,其中的主要设计,便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积木所构成,这些看似平凡无奇的积木,却成为是他推动所谓“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哲学基础的推手。他发现,当成人仔细观察儿童在玩这些几何形状、立方体、圆柱和球状的积木时,从中可以学习到的是整体性的原则、内部结构的衔接、对立物的连结,而这一类的知识皆有助于开发智力和身体的发育与成长。

教育家格兹姆特倡导一个人游戏的优点,对于可以单独玩耍的积木更是推崇备至。他认为像积木这种玩具素材越简单,越能给孩子们以成就感,其想象力及幻想的空间也能无限延展。

现代幼儿教育中,积木一直被用在幼儿教学中,在积木游戏中,幼儿可以获得关于物体数量、高度、长度、重心、平衡等简单的数理知识,对称、均匀、色彩等简单的造型知识,还可以培养幼儿耐心、细心、独立性、坚持性、合作性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更能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进行造型的艺术才能,发展幼儿的感知思维创造能力。

本课题把积木与主题结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有几点:

1、进一步发挥积木教育价值,使其成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为教学服务、为环境创设服务。

2、进一步开掘积木对幼儿影响的潜能作用,通过围合、垒高、对插、叠加、架高、连接、砌接、延长、增宽、盖顶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促进幼儿空间知觉、手眼协调、同伴互助等一系列智慧能力的发展。

3、进一步彰显积木“泛趣化”的灵动魅力,使其具有情感的温暖色彩。

二、目前幼儿园开展积木游戏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我园调查及参观姊妹园活动观察发现)

1、结构水平低  

幼儿已初步具备简单的平铺技能,但较缺乏架高、围堵、连接等搭建的技能,而且不太善于运用辅助材料进行搭建活动,活动中相当一部分幼儿不能按照主题搭建,易偏离主题。

2、缺乏有效指导

“有效”指技术指导,在这一个环节教师普遍是放鸭子、听之任之、无所作为,且美其名曰“让孩子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不要教师的指导  

教师的指导≠限制孩子的创意和个性表达

“有效的指导”: 最核心之处是找到拼搭积木时幼儿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拼搭主题、拼搭选材、拼搭的技术介入、拼搭的规则、拼搭辅助延伸、拼搭时同伴关系。

3、积木作用发挥单一,为结构而结构,没有把它作为可以利用起来的资源。

三、我的研究之旅

核心经验追求

u     让积木焕发灵动的魅力;

u     让幼儿成为积木游戏的主人;

u     让积木成为课程资源的有效元素;

u     让孩子保持永久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u     让游戏增进表达与交流能力。

1、建构区域的创设


辅助材料






   
站内搜索   网站地图   电子邮箱  
POWERED BY  V2020.00611.final md65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4-2024
主办单位:南京市建邺区南湖春晖幼儿园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东升村57号() 电话:025-86400325 传真:
访问计数:
苏ICP备120598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