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论文《园本节庆主题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
时间:2010年12月30日
作者:陈玲
备注:省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园本节庆主题活动中的互动与合作
在现代幼儿教育活动中,主题活动能很好的发挥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在我园进行“园本节庆特色课程”研究性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成功的主题活动,如:我健康我快乐、过大年、春天的日记、闪闪红星等,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主题库。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各有特色,但其中“互动与合作”是贯穿每一个活动的主要形式。
什么是互动呢?互动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交互的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是不同主体间的相互的行动、行为。既然有群体,有不同的主体,那么他们之间必然要有合作,所以互动与合作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为什么要在主题活动中采用互动合作的形式呢?主题活动是一个立体整合的概念,他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单靠教师、幼儿、家长或其他某一方面都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目标。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都要与幼儿保持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态度,形成与幼儿之间的互生、互补、互依的关系。互动合作使幼儿、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而家长、教师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纯朴的天性,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启示。
一、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互动合作的核心,我们主要通过主题的制定、环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过程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互动与合作。
1.主题产生——自主式
一个主题活动是教师根据孩子的兴趣、意愿确立的,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我们一起确立主题,并根据目标、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要探究的问题一起编制了网络图,并制定出了主题活动的总目标。从主题网络的设计,方案活动的展开和实施,到方案的总结,例如:“动画王国”我们始终和孩子在一起,我们一起去寻找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一起去收集动画片的材料,一起对一个问题展开想象和讨论,了解动画片的发展史、制作过程、制作方法,并大胆的使用工具材料学习制作动画片。一起去把我们的发现展示出来,一起把我们收集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这个时候老师和孩子是平等的 ,对孩子来讲大家各述己见,给孩子创造一个大胆表现的空间,让我们在轻松而活跃的气氛中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2 、环境创设——互动式:
环境创设不单是教师的布置,还要有幼儿的参与,以主题“春天的日记”为例,下图中的每一块面都留下了幼儿稚嫩的痕迹。环境布置分小墙面布置和操作区角两大块,如下图所示:
环 境 布 置
|
师 幼 互 动 方 式
|
教师支持
|
幼儿参与
|
墙
面
布
置
|
a、春天的气象
1.春天的秘密b、春天的动植物
c、人们的活动
|
1. 提供气象记录本
2. 提供有季节迁徙习性的动物图片
3. 废旧图书
|
1. 记录天气情况
2. 查阅资料,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 剪下有用的资料
|
2. 有关“春天”的问题
|
1. 教师提供一面画好的天空
2. 用纸剪好雨滴、云朵
|
在雨滴上画自己的问题,或口述由老师记录
|
3.我们去找春天
|
1. 拍摄幼儿春游时的照片
2. 贴照片
|
1. 给照片取名字
2. 设计照片摆放位置
|
区
角
布
置
|
1.美工区
|
1. 提供各种半成品材料
2. 提供花卉的图片、资料
|
1. 用各种材料操作
2. 展示自己的作品
|
2.语言角
|
1.提供图书、有情节的图片、碟片
|
1。收集废旧的有关春天的图片,讲讲贴贴
|
3.环保角
|
提供“风伯伯”信箱
|
画出自己的想说的话
|
在活动室布置中,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个版面,如:“春天的秘密”:找找哪些是春天的景象;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气象;春天的动植物 ,幼儿自己把答案画、 剪 、贴……布置在墙面上 ;“春天的问题”:教师把幼儿提的问题记录在雨滴上(用卡纸剪成 ),再请幼儿自己贴在 “云朵”的上面 ; “我们去找春天” 展示孩子们与春姑娘的合影,参与活动的身影。
在操作区里, 我们提供了多种半成品材料, 供幼儿捏、 画、 折、 拼、剪; 幼儿还收集了大量有关春天的书籍,边看边讲;风伯伯的信箱里有幼儿说给春天的悄悄话……
在幼儿寻找春天,参观小公园后 ,对多彩的春天就有了初步的印象后,他们用鲜艳的色彩和大胆地创造涂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用彩纸和废旧材料组合成立体的花草。当孩子们看见自己的成果,都兴奋地拉着同伴,拽着爸爸妈妈说:“看! 我画的春天 ,我做的花草,美吗?”当暖暖的风微微吹来时,“柳条在飘”“花草在动”。孩子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3 、活动设计的灵活性:
教师设计的课题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幼儿生成的课题具有趣味性,在活动设计中,我们是围绕着主题,根据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或观察,综合生成出来的,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生成的方式有三种,以主题“过大年”为例:
(1)在幼儿的成长档案中生成
如 :活动 “压岁钱”主要是引导幼儿围绕“压岁钱”这一话题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这一活动是从曹泽宇的成长档案中生成的。他在记录中说到 :“ 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去爷爷奶奶家拜年的,他们给我一个大红包,里面有很多压岁钱,我很开心,我想买很多玩具,可爸爸妈妈帮我把钱存起来了,说要给我上大学用的。”根据这篇童言趣语我们进行了集体活动——“压岁钱”。
(2)从幼儿的提问中生成
幼儿的提问是丰富多彩的,常常比较稚嫩。如:“为什么每年过年的时间都不一样?”“真有年这样的怪兽吗?”“年长什么样子呢?”“除了中国人过年,外国人也过年吗?”这些问题很有趣,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对“过年”的兴趣很浓,教师把幼儿的问题综合,生成出“红红火火过新年”、“年的传说”、“年历”等活动。
(3)以幼儿相互学习的方式生成
在活动中, 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向同伴提供经验和技能上的指导与支持 。如在美术活动中 ,我们发现李志鹏带来了在家里箭的“喜”字,即简单又好看 ,便设计了折纸活动—— “我也来做小艺人 ”幼儿纷纷和于李志鹏学习,剪好后,大家自由寻找粘贴的地方 。有的幼儿把折好的花贴在玩具柜上 ,有的贴在空调上 ……兴趣正浓的幼儿不肯罢手,一次剪了很多。
二、学习过程——合作式
学习过程是一个立体整合的概念,他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单靠教师、幼儿、家长或其他某一方面都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目标。而且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都要与幼儿保持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态度,形成与幼儿之间的互生、互补、互依的关系。互动合作使幼儿、教师、家长、社区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发展。而社区、家长、教师也从孩子身上学到了纯朴的天性,获得对自己有价值的启示。
合作的教育方式主要有:幼幼合作、师幼合作、家园合作、社园合作等。以家园合作、社园合作为例:
1、家园合作调查——教育信息沟通
亲子单可以使教师深入地了解幼儿,也能使家长了解我们的活动,以达成共识,家园共同完成教育目标。
在活动中,我们就“过大年”主题活动设计了一张亲子单,内容包括:压岁钱、设计花灯、年夜饭等。在反馈来的亲子单中,发现有的家长写了一大堆,可一问孩子,其实他们了解的并不多,原来是家长包办代替,替孩子回答了,或临时教了一些。对教师和家长缺乏沟通的这种现象 ,我们及时进行了调整 ,把本次活动的目的 、意义 、整体计划及前次活动的反思用图家夹文的形式记录下来,贴在家园园地上 ,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活动。
亲子单调查使我们知道家园互通信息 ,架起交流的桥梁是多么重要。
2、社园合作教学——教育资源共享
幼儿只有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所以与社区一体化的合作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可以说,在每次活动中,家长的资源和信息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在“走出去,请进来”活动中,我们南湖街道、东升社区联系,寻找到了一些民间艺人,并主动的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活动中。
社区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有目的的去挖掘,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信息反馈——教育结果交流
让我们节选几种不同的反馈意见形式:第一:观摩活动 第二:亲子活动 第三:竞赛活动 第四:反馈意见表 第五:个人成长档案 第六:座谈活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真诚的欢迎和接纳家长、社区成员对各项活动积极有效的参与,是幼儿、家长、社区、幼儿园都能感受到欢乐和收获,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社幼互动
幼儿只有走出课堂,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才能有更开阔的眼界,所以与社区一
体化的互动也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在我们的周围有花卉市场 、菜市场、 有小公园……这些都是幼儿实践,加强交往能力的大课堂。
在“花卉市场”里,孩子们有序、礼貌的行为常获得工作人员的夸奖;可爱稚嫩的话语常逗得成人开心地笑;求知好奇的双眼常得到大家的帮助。他们看到了花卉中珍贵的品种,并根据花的特征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如:倒挂金钟、鬼脸花、大鸟 ,还大胆地向管理人员提问,计算十元钱能买什么花。
在菜市场里 ,他们买到了新鲜的刚上市的时令蔬菜 ,并提出为什么要用喷水壶给菜洒水?为什么春天能吃到这么多的蔬菜?……
在小公园里,他们看到园艺工人是怎样修剪树木的?绿化队是怎样给树除虫的……
社区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有目的去挖掘,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我们还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 。如 :采茶 、放风筝 …… 孩子们以各种方式表现 、 展现他们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使我们的家园、社区的互动得到了最大的体现。活动中孩子、家长、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孩子快乐、家长新奇、老师欣慰。
在活动进行后,我们也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开始了解皮亚杰所说的话:即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困难的。用传统的观念和方式组织和实施教学,是难以符合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需要的。我们在实践中领悟逐渐领悟到“互动与合作”这种活动形式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满足幼儿兴趣他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去探究问题,从而达到自我建构、自我完善的境界。为此,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角色和立场,使自己成为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虽然我们现在难以完全明白幼儿会对哪些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他们会从哪些角度去进行探索研究,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幼儿行为的观察,调整或修正原先预定的计划。有了这种认识,我们的手脚放开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没有完全按照老师预定的计划并不重要,幼儿对主题网络中的某些问题感兴趣,即应为他们提供有关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地去探索和研究。
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通过各种活动,如:参观、操作、收集资料等,在认知、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多方位的互动合作促进孩子们的创造性、教师的创新性、家长的积极性,社区的参与性,它在幼儿掌握学习的方法、策略、认知的广泛性、了解社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