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盲人摸象(中班)
活动目标:
1、知道成语“盲人摸象”所表达的寓意,能用“XX像XX”的句式说说自己摸到的东西。
2、在倾听中,寻找与文字相匹配的画面。
3、感受语言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的长毛绒玩具藏在幕布后。
2、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1、玩“摸摸看”的游戏,体验当盲人的感觉。
教师:现在我们来玩个“摸摸看”的游戏,老师这里有一个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玩具吗?但是只许摸不许看。看看你们能不能摸出它是什么东西。你来摸摸这里,那个小朋友你来摸摸这里。请你说说摸到的部分像什么。(每一次只让幼儿摸其中的一部分,分成几部分让所有的幼儿都来摸一摸)
教师:你们摸出来是什么玩具了吗?为什么摸不出来?为什么能猜出来?(因为你们见过,知道这种动物的特征)
2、自主阅读图书,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在古时候,有这样几个盲人,他们从没有见过大象,但很想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你们想想,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呢?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本书,讲的就是这件事情,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3、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故事里有几个盲人?他们分别摸到大象的什么地方?他们会怎么说?
4、教师阅读,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故事怎么说的,让我们来听听。(教师随机背诵某一情节,让幼儿翻到相应的页码)你们怎么知道我刚才说的是这幅画呢?
5、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原来每页画面对应着不同的文字,下面就请小朋友仔细看,认真听,听听每一页画家想告诉我们什么?
4、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
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为什么?(所以,赶象的人说:你们都没有说对。一定要摸遍了象的全身,才能知道象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每个人只摸了象的一部分,就断定象是什么样子,怎么能说得对呢!)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可笑的事?如果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如果只能用四个字呢?
教师小结:古代人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叫“盲人摸象”,是个成语故事。什么叫“成语”呢?(是中国特有的,一般有四个字组成)
5、延伸活动。
教师:在我们中国文化中,有许多这样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故事,他们短小但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回去我们可以请爸爸妈妈和我们共同收集这样的成语故事。
附教材:
从前,有几个盲人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所以,他们决定一起去摸摸看。
第一个盲人,一伸手,正好抓住大象的牙。 “我知道!我知道!大象长的像大萝卜”。第二个盲人摸到了大象的大耳朵。“大象像一只大簸箕。”第三个盲人碰到了象腿,“不对,不对,我觉得大象像一根圆圆的柱子!大象可真结实!。”第四个盲人摸着大象的背……,“大象嘛,就像一张平坦的床,躺在上面真舒服。”第五个盲人,一伸手,正好抓到了大象的尾巴:“嗨!我正把它捏在手里呢!大象不就像跟绳子嘛,好长,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