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过,炎热的夏天即将到来,是肠道疾病高发的季节,如何预防夏季肠道疾病,是我们家长需要关注的。
一、夏季容易得肠道疾病的原因
1、夏秋季节天气炎热,雨水较多,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2、虽然人体本身对外界病原体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像口腔有一定数量的溶菌酶,胃液含有大量的胃酸等均可杀灭随食物进入消化道的致病菌,但肠道致病菌能采用"以多制胜"或"乘虚而入"的战术侵害人们的健康。
3、夏季出汗较多,大量饮水稀释了胃液也降低了局部抵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而且夏季炎热,人们休息不好,抵抗力下降,也易患腹泻病。
二、夏季肠道疾病的病因
夏季腹泻多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目前已知病原体有数十种之多,如引起细菌性痢疾的志贺氏菌,引起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沙门氏菌,引起霍乱的霍乱弧菌,还有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等。这些细菌广泛存在于各种家禽的肠道、内脏和肌肉、各种海产品中以及患者或带菌者的肠道排泄物中。
三、常见的夏季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肠炎和食物中毒等。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多有腹泻,就是"拉肚子",还有腹痛、呕吐等,有的还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等。虽然这些疾病具有胃肠道症状这一共性,但每种疾病的又各有特点。
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和水未经彻底加工灭菌,比如吃凉拌菜,喝生水,是感染伤寒、副伤寒最常见的原因。通过水源造成暴发流行的较多,主要是饮用了河水、湖水、池塘水,以及集体供水管道如自来水管破裂或消毒不严,被伤寒杆菌污染而引起暴发流行。与病人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也会造成传染,因此在照料病人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四、夏季肠道疾病是什么
消化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经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引起胃肠道甚至其他系统的病变。此后,病原体又可经肠道排出体外而继续传播。医学上把这一类的疾病称为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肝炎以及伤寒和副伤寒等。
消化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盛夏时节温度高、湿度大,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非常容易腐败变质,加上人们饮水量增加,大量喝水冲淡胃酸,同时天气炎热让人出汗多、睡眠相对不足等因素,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使病原体乘虚而入。
此外,夏季大量新鲜瓜果上市,瓜果在生长、采摘、运输、销售过程中难免会染上病原体,特别是大肠杆菌,如果未加清洗直接食用,很可能引起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冰箱里的剩饭剩菜储存时间一长,也给病菌繁殖创造了条件。
五、夏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知识
1、养成“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2、尽量不要到卫生条件差的街头摊点就餐,尽量在外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
3、注意家庭饮食卫生,食物制作要加热3分钟以上。尽量不吃剩饭菜。冰箱不是“保险箱”,冰箱内储放的直接入口食品,经卫生处理后才能进食。
4、加工凉拌菜时,加工者要把双手清洗干净,一定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和刀具,不要和生肉刀具和案板混用,将生菜在加工前用开水过一下,盛放凉拌菜和色拉的容器要专用。
5、蔬菜水果要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冲洗三遍以上,特别是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需要在清水中适当加一点盐浸泡几分钟,用清水冲净,在冲洗的过程中,在表面用手轻轻地洗刷一下。
6、旅游者要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在疫区当地进食生冷食品,尤其生食蔬菜,避免接触牛、羊、鹿等动物。如发生腹泻及时就诊。
7、夏季注意防四害,防老鼠、苍蝇、蟑螂、蚊子,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