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龄前儿童生理与营养需求特点
1、生长发育速率仍较高,营养需求大,充足营养为正常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2、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之后青少年期及成人期肥胖及慢性病风险。
3、食物种类和膳食模式已接近成人,但消化能力仍与成人有差异。
4、自主性、好奇心及学习模仿能力增强,需强调多样化膳食模式,但注意力易分散。
5、学龄前期是良好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发展形成关键期,从小培养受益终生。
二、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1、食物多样,规律就餐,自主进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每天饮奶,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零食
3、合理烹调,少调料少油炸
4、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爰
5、经常户外活动,定期体格测量,保障健康成长
三、中国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具体内容
01、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2-5岁是儿童健康饮食行为培养的关键期,从小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为一生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平衡膳食是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护健康的物质基础,食物多样是实现平衡膳食的前提条件。
规律就餐与儿童消化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获得均衡营养、降低肥胖和慢性病风险。
自主进食有利于培养独立性和自信心,促进精细动作及运动协调发展。
02、合理安排膳食
学龄期儿童膳食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提供全面、足量、均衡营养。
每日膳食安排3次正餐+2次加餐(3餐2点),加餐在上、下午各1次。
加餐与零食相结合,食物多选奶类、水果及坚果。
03、每日饮奶
奶类是钙的最佳食物来源,钙含量高、吸收利用好。
充足钙摄入有助于促进儿童骨骼生长,维护远期骨健康。
我国儿童钙摄入量普遍偏低,应鼓励天天饮奶和进食各类奶制品。
建议:每天饮奶量350-500ml或相当奶制品。
04、足量饮水
学龄期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较大,水分需要多。
建议每日饮水量:2-3岁600-700ml,4-5岁700-800ml。
以饮白水为佳,避免饮含糖饮料。
少量多次饮用(上、下午各2-3次)。
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
05、正确烹调食物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让儿童首先感受到食物的自然味道,形成终生健康饮食习惯。
儿童膳食应保持食物原汁原味,不过咸、过油、过甜及辛辣,少用或不用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和新鲜蔬果汁调味。
烹调方式:多用蒸、煮、炖、煨,少用油炸、烤、煎。
06、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
学龄期儿童生活能力逐渐提高,对食物选择有一定自主性,开始表现对食物的喜好,抓住机遇开展“食育”活动。
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认知和喜爱,促进食欲。
鼓励儿童参加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兴趣,享受烹饪乐趣,爱惜食物。
07、经常户外活动
鼓励儿童充分参加户外活动或游戏。
改善食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能量平衡,预防肥胖和消瘦。
促进体能、智能发展和运动习惯培养。
增加维生素D合成促进钙吸收。
提高睡眠质量,预防近视。
每天做: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育锻炼(玩耍、散步、爬楼梯、收玩具)
适量做:较高强度运动和户外活动(骑车、快跑、攀架、跳舞、球类游戏)
减少做:静态或久坐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08、身体活动推荐
鼓励主动运动或活动。
每天身体活动总时间≥180分钟。
每天户外活动总时间≥120分钟。
中等及以上强度身体活动时间累计≥60分钟。
减少久坐行为和视屏时间。
每次久坐时间<1小时。
每天视屏时间累计<1小时,且越少越好。
09、定期体格测量,保证健康成长
定期检测身高、体重(每半年1次)。
依据体格测量及时调整膳食和身体活动。
追求正常生长发育,避免消瘦和超重肥胖。
编辑:陈莲
校对:谢维东
审核:徐东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