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冬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冬季幼儿有哪些常见病?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易导致呼吸道的免疫力下降,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水痘、腮腺炎等。另外由于气候的寒冷,幼儿机体不能及时进行正常地调节,消化道疾病及小儿惊厥、高热等也频频发生。
引起这些疾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之一:睡眠过少
人体内有一种名为胞壁酸的物质,科学家们称其为睡眠物质,因为它既能催眠,又可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比如:当人发烧患病时,多多睡觉就会使体内胞壁酸分泌增多,从而使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有些轻微的感冒,通过多睡觉可减轻或好转。如果儿童没有充足的睡眠,胞壁酸分泌少了,免疫机能也会随之降低。
原因之二:吃得过多
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吃不饱,总喜欢给孩子多吃,可是吃得过多就爱生病。尤其是晚上,吃过饭没多久就睡觉,未消化的食物可产生内热,导致胃肠功能失调,抵抗力降低。父母可通过观察发现孩子是否吃得多,如孩子在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原来吃什么都香,最近却明显地食欲不振:孩子常说自己肚子胀、肚子疼。细心的妈妈还可以发现孩子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且厚。严重的甚至还能闻到孩子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
免疫力升级处方:1、膳食均衡: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妈妈就让他多吃肉,这样做是十分不可取的。孩子的饮食一定要搭配合理,平时多吃些玉米、红薯、南瓜类的粗粮,多吃蔬菜、水果。2、晚饭时间固定:晚饭后孩子的运动量明显减少,如果吃饭时间过晚,很容易积食。所以晚饭一般应在6点左右,这样到睡前胃里的食物就消化得差不多了。3、饭量固定:掌握孩子吃饭大致的量,不要因为爱吃而超量。
原因之三:穿得过多
有些父母认为天气冷,孩子又小,要给他们多加衣服才对。殊不知,这样反而使孩子易生病。幼儿正处在快速生长期,属于阳性体质,火力大,尤其是男孩子,如果穿得过多,就会导致体内生热,造成中医所说的上火,继而出现感冒。再者,如果穿得过多,运动时出汗多,毛孔开放,毛细血管扩张,再遇冷,易外感风寒。
免疫力升级处方:平时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判断孩子是否穿得合适,可以摸手,如果手温热、无汗即合适。或摸后脖颈,以无汗为适宜。进行户外运动时,一定要给孩子穿轻便、透气,易于活动的外套。
原因之四:运动过少
冬天天气冷,父母平日很少带宝贝出门,再加上住在高楼大厦,更是懒得下楼。但是宝贝正处在成长期,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运动量过少,不仅动作的协调能力下降,抵抗寒冷的能力也会降低,因此就会出现稍受点凉就感冒的状况。
免疫力升级处方:孩子每天要保证有两三个小时的室外活动时间。因为晨起天气较凉,所以可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的时间段在室外。在室外活动时,不必捂得过严,可露出脸、手,让阳光直接照在皮肤上,有利于体内钙质吸收。
另外,冬至以后,气候变得阴冷,室内和室外的温差也特别大,在这样一种特定环境下,人体内会产生一股燥气,使得嘴唇干裂。嘴唇干裂为细菌的侵入提供了机会,而且冬季可供食用蔬菜品种单调,新鲜的水果蔬菜少,人体内维生素B2摄入不足,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感染发炎及口角糜烂。如卡他性口腔炎、口角炎、唇炎等。
寒冷的刺激是引起孩子腹痛的一个主要原因。冬天带孩子出去晒太阳要注意,因为晒了太阳后,全身毛孔张开,在室外易受风邪侵入;晒完后回家,室内外温差大,又容易受寒邪侵入,这样最易引起剧烈腹痛。
怎样让冬季疾病远离孩子?
1)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对于体质差、易感染疾病的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可根据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注射,同时还可给孩子服用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以加强预防病毒性疾病的流行。
(2)按常规进行室内紫外线消毒和食具、玩具、教具消毒,对患病的幼儿正确诊断、及时治疗,重者应尽快送医院诊治或隔离观察,防止流行病的扩散。
(3)注意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良好的环境条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特别是长时间生活在门窗紧闭、有暖气和空调环境下的孩子,空气不流通,不利于小儿的健康。在有空调的环境中,应视情况调节室内的湿度。
(4)冬季幼儿也要进行适度的运动和锻炼。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才能抵御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蚀。
(5)合理穿衣,随时增减,防止受凉。有的家长给小儿穿衣过多,孩子稍有活动,汗水把内衣湿透,而小儿不会表示需要更换内衣,只能凭自身的体温把湿衣暖干,天天如此,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同时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在活动前或进入有暖气房间时应脱去外衣。午睡时盖好被褥,保育员老师应勤查看,幼儿蹬被褥时及时盖好,以免孩子着凉引起其它大病发生,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
(6)冬季天气寒冷,幼儿需要的能量和热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应增加些能量高,热性的食物。如肉类、鱼类、家禽类、乳类、豆类等等。此外也要注意补充红枣、红豆等健脾补血的食物。
(7)冬季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每节课后都应组织幼儿喝水,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冬季幼儿常见病1——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儿童机构内易造成流行。
流行病学:
(1)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2)主耍通过直接接触或喷嚏、咳嗽飞沬传播,也可由于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衣服、用具等而得病,但少见。
(3)人群普遍具有易感性,但以4岁以内学龄前儿童发病最多,病后获得持久免疫,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本病传染性很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故幼儿园、小学等幼儿集体机构易引起流行。
潜伏期通常为十四到十六天。病变主要位于皮肤及粘膜,偶尔发生在内脏。临床表现为发病前2~3周内有水痘接触史,发疹前的前驱期无或极短,年纪越轻,越无前驱症状;幼儿可能一开始发烧就进入发疹期。依红斑、丘疹、水泡、脓泡之变化顺序发疹,丘疹会迅速发展成露珠状清澈水泡,然后再变混浊。因为变化的速度很快(约六至八小时),较早发出的疹子已变为脓泡,新的疹子可能还在红斑丘疹阶段,故在同一时间内可在同一部位看到各阶段变化之疹子,此为水痘之特色表现。疹子极痒,多集中分布于躯干(典型向心性分布),随后续向头及肩部蔓延,最后是四肢(上臂大腿较前臂小腿为多)。眼结膜、口腔与咽部粘膜、阴道粘膜都可能出现水痘。水疱容易破裂形成很浅的溃疡。所有病变最后均将结痂,此时就没有传染性。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治疗:
水痘患儿的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很少有并发症,无须特殊治疗,常可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要给病儿多喝水,并供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应避免受凉感冒,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剪短指甲,避免小儿抓伤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痒严重,可搽一些止痒水,也可服用扑尔敏等药物;已有感染可局部涂一些消炎软膏,切忌使用肤轻松、皮炎平一类的软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
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孩子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幼儿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对接触过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离观察3周。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冬季幼儿常见病2——手足口病
不可混淆的概念: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是由人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的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部分EV71感染患儿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重症患者出现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脊髓膜炎、肺水肿、肺出血等。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具有临床表现多样的特点,多数病例临床表现较轻,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出现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症状,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导致死亡。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包括柯萨奇病毒A组、肠道病毒71型等。
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主要表现为手足口病,但也可表现为其他疾病,手足口病可以由肠道病毒EV71型感染引起,也可以由柯萨奇病毒A组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不是一对一的关系。但根据国内外资料,与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相比,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重症感染的比例较大,病死率也较高,重症病例病死率可达10%-25%。
发病特点:
(1)年龄段普遍偏小,最大的患者11岁,最小的才1岁左右,其中2—3岁的居多;成人也可感染。(2)发病地区分散,且主要在农村地区。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3)大部分病例病情较轻,可治愈。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及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4)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
传播途径: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