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医学宝库中,有种神秘的诊断方法——望诊。望诊中有一种被誉为“神医之眼”的技艺,那就是舌诊。2024年11月8日,药学系2021级高职45名同学在徐城娟老师的指导下,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领略了中医舌诊的独特魅力。
课程伊始,徐老师介绍了舌诊的历史渊源。据史书记载,舌诊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名医扁鹊曾运用舌诊为人治病。经过千百年的发展,舌诊已经成为了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接下来,徐老师详细讲解了舌诊的原理和方法。舌诊主要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舌诊并非简单地看舌头,而是要结合病人的整体症状,以及舌苔、舌质、舌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接下来,徐老师带领同学们练习舌诊的技能。同学们仔细观察着彼此的舌头,互相交流心得,时而蹙眉思索,时而忧然大悟,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有的同学发现舌头颜色偏红,这是内热的表现;有的同学发现舌苔较厚,这是脾胃不和的迹象。课程的最后,老师还为同学们分享了一些舌诊的实际应用案例。舌诊不仅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还可以用于指导治疗和预防。 通过对舌头的观察,医生可以为病人制定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本次关于中医舌诊的课程,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舌诊乃至中医的独特魅力和实用价值。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课程,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要将学到的舌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