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5日至20日,文化艺术系18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开设了实训周活动,陶瓷修复专业方向有幸邀请到南京博物院研究员,田建花副所长开展非遗大讲堂,并邀请文保所陶瓷修复专家周璐老师开展线下修复实践指导。
5月18日早上,田建花老师开展了主题为《文物保护基础理论和实践思考》的讲座,文化艺术系18、19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部分同学以及专业课老师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田老师201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理学博士,主要从事文物保护修复与科技考古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文物局课题,编制文物保护修复方案20余项,是一位一直工作在文物保护一线的专家学者。
本次非遗大讲堂讲座从文保理论与实践思考、预防性保护和瓷器文物修复实践多角度讲述了文博单位的最新修复成果与实践案例。首先,田老师对文保基础理论和实践思考进行了介绍,详细讲解了在保护与修复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文物保护发展历程、4C理念等问题,并结合实际工作中总结的经验分享了文保理念,让我们对可移动文物的预防性保护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其次,田老师还结合博物馆环境的经典案例对文物保护环境要求进行了介绍,田老师重点分析了温湿度、光照环境下对文物的保护以及博物馆文物的综合管理。从田老师的案例分享中,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在文物修复之外对其的预防性保护的重要性。除此之外,田老师还针对瓷器类文物修复、光泽度测试、硬度测试进行了介绍,近三小时的讲座内容丰富、详实,学生们收获满满,开拓了眼界。
最后,讲座主持王静艺老师对讲座内容作了总结,并且向田老师就前期实习生在博物馆实习遇到的问题进行请教。田老师结合自身的工作,也向同学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现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只是文物保护工作中的一小部分,修复与保护工作的理念、大家的学习态度更为重要,在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要坚持学习、勤奋思考,才能不断突破自己。相信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于文物修复与保护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将来的进一步专业学习提供了思考。
另外,实训周期间,南博文保所陶瓷修复专家周璐老师还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训教学,授课内容包括修复理论、陶瓷器配补及青花瓷上色修复。5月16日,周璐老师首先以《静心修复,不忘“瓷”心》为主题开展讲座,介绍了瓷器类修复的起源、修复的种类、文物保护修复原则,着重讲解了瓷器类文物保护修复操作的要点,分享了自己的典型修复案例及经验。讲座结束后学生在2-406教室进行修复实操,在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基本的陶瓷修复塑形及打磨。5月19日周璐老师来校对学生进行青花修复上色教学,解决了学生在上釉上色时出现的笔痕严重、上色不均、调色不准等重点问题。5月20日周老师对青花修复中的纹饰绘制进行个别指导,并对学生在实训周完成的作业进行讲评。
此次实训周对学生的修复操作进行了查漏补缺,通过周璐老师的指导,学生发现了以往不规范、不正确的操作,明确了改正的方向,通过与周璐老师的沟通交流,也了解了行业对修复人员的具体要求,为后期就业打下基础。
(文/王翔、花佳楠;图/王静艺;审核/刘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