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五月漾琼花,郁郁芬芳醉万家,春水碧波飘落处,浮香一路到天涯”, 槐花,自唐朝开始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除具有良好观赏和食用价值外,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在临床上用于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热目赤、头痛眩晕。针对不同症状,常以生槐花、炒槐花和槐花炭入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有近40种中成药中含槐花,是常用的中药材品种。2022年1月7日上午,中药教研组张草老师在安国村校区开设了一节教学展示课——《清炒槐花》,本课设计获得校第四届教学大赛三等奖,十五名不同学科的老师到场听课。
课上,张老师首先介绍了槐花的应用历史及与洋槐花的区别,展示了同学们在职教云上预习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动机;接着讲解了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使用不同炮制品,并从传统炮制理论和现代炮制研究进行阐述炮制方法的原因;通过生品和炒制品性状图片和实物对比,明确炒制成品的性状,通过主要步骤操作演示讲解了清炒槐花的规范炮制步骤及注意事项,强调实验安全,正确使用电磁炉,以及防止烫伤;随后同学们分小组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学们把炮制好的成品拍照发至职教云,进行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
课后,听课教师进行评课:整个课堂充分融入三分课堂理念,注重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困惑点”作为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精神饱满、听课认真专注、合作学习积极训练、实验结果良好;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知识储备厚实,操作规范,指导点评到位、注重结合就业岗位,强调职业防护,相机融入职业素养,培养学生严谨、节约、依法炮制、规范操作的工作态度和安全操作的意识,课堂氛围和谐,教学效果很好。
(文、图/沈爱琴;审核/费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