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上午,学校在高庙路校区行政楼9楼文旅讲堂召开了一场关于纸质文献保护修复工作实践与文献社会服务工作的圆桌会议。本次会议邀请了南京博物院文保所副所长田建花、湖南图书馆古籍部修复组组长颜胜、金陵图书馆副馆长方炜、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部主任李丹、西南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张惠玲、南京博物馆何子晨、无锡博物院文保部主任徐榴、无锡博物院胡唯吉、陶梦娜,南京栖霞古寺监院净善、山东省党委学会副理事长孙洪鲁、南京市档案学会理事长张军、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导师邱晓刚,以及来自辽宁、贵州、湖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专家和同仁们共同探讨纸质文献保护修复与社会服务工作的融合发展。
会议伊始,田建花所长介绍了会议流程和与会嘉宾,并强调了纸质文献在文化传承、历史研究等方面的重要性。她指出,纸质文献的保护修复不仅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文献社会服务工作的基础。在纸质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实践交流环节,邱老师围绕纸质文献的保存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修复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他分享了各自在纸质文献修复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创新,探讨了当前纸质文献面临的主要问题,如酸化、虫蛀、物理损伤等。分析这些问题对文献保存状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邱老师强调要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好的提高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在文献保护社会服务工作交流环节,张局长分享了在文献保护与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其近年来在古籍修复、数字化方面的成果,以及在文献保护技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还有如何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献保护的认识和重视。他指出纸质文献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通过加强文献的整理、编纂和数字化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文化传承和社会教育。随后,与会嘉宾就如何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文献服务质量、拓展文献服务领域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加强合作与交流,才能推动文献保护与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此外,会议还就文献保护技术、如何更好的解决修复中疑难杂症等又进行了深入探讨。专家们的精彩发言不仅为与会嘉宾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也为各单位在文献保护与服务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本次圆桌会议的召开,不仅为纸质文献保护修复与文献保护社会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