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志在千里当奋楫 心怀理想向未来》。
1911年,我们的开国总理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浓缩了我们对民族复兴的渴望,为一代代青少年指明了人生的奋斗方向。如今,我们正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这一伟大梦想。
同学们,什么是理想?理想不一定是眼前立刻能实现的,它可以是由众多不同时段的小目标组成的大目标。一般来说眼前可得的我们称之为目标,未来可期的我们称之为理想。理想,通常是一种相对高远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引领性,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后,一切行动就都有了方向,也不会因一时的成败而迷失自己。所以,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先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
什么是信念?2023年的冬天,中国人的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在哈尔滨冰雪节上,呈现了现象级的高潮,南方小土豆们被东北老大哥宠粉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个女孩掉了手机去认领,当主持人要求她用密码打开手机确认时,她屏保显示的是:“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于是,现场气氛爆燃,万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戍边烈士陈祥榕2020年写下的战斗口号,当时只有18岁的他,面对班长“你一个00后的新兵,口号这么大?”的责疑时,他坚定地说,“这和年龄无关,我是这么想的,也会这么做”。
同学们,这句话之所以被当代青年们认同,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是一种执着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人骨子里特有的信念。信念,其实就是一人对理想目标的执着态度。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生成强大的定力,就不会为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而困惑;一个人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生成顽强的意志,奋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就都是“万水千山只等闲”。如果,我们在学习的征程上有了坚定的信念,那些所谓的同学矛盾,亲子摩擦,师生冲突就都是凡尘琐事,不值一提。
同学们,大家作为新时代的职业后备力量,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在学习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作人的根本,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将个人理想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立志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培养坚定的信念,在追求职业理想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信念就是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挑战的动力源泉。
同学们,当我们心中随时都抱有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当我们以家国天下为已任,人人努力奋斗时,我们的国家何愁不会强大,我们的人民何愁不会幸福!同学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期的我们,应进一步明确远大理想,坚定执着信念!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当我们以家国天下为已任,人人努力奋斗时,我们的国家何愁不会强大,我们的人民何愁不会幸福!同学们,正处于人生关键期的我们,应进一步明确远大理想,坚定执着信念!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