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部门频道 > 德育处 > 班级新闻 > 正文 |
【汉字文化】汉字里的端午
发布人:谢芮 发布时间:2021/06/11 09:29:50
大家好!我是三3班的陈泽天,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关于端午节的汉字文化。
在两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洞庭湖边,汨(mì)罗江上怀大石以身殉国。两千多年后,五月初五就成了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用包粽子、划龙舟等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有抱负的伟大诗人。 为什么这个节日被称为“端午节”呢?让我们跟随“端”和“午”这两个汉字一起去寻找端午的浓浓味道吧! “端”是形声字,甲骨文字形像生长出地面的植物,左右两点表示水。金文、小篆都是由甲骨文直接演化而来的。它的本义就是植物发芽生长,后来引申为开头的意思。在“端午”这个词里,“端”字的意思是开始,“端五”,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中国古代历法将“五月”称为“午月”,“端五”自然就成了“端午”。 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龙”这个字最早为甲骨文,上面是兽首,头顶着一个表示刀状器的“辛”字符号,下面好似蛇身之状。后来金文、篆体的龙字虽然与之前相比都不太相同了,但演化却有一条明显的规律:就是汉字主体是龙的头部,为巨口有牙,头上方有“辛”字头,右旁是弯曲之身。在南方,相传是屈原沉江之后,因为人们害怕蛟龙咬食屈原之身,便包粽子抛入江水,以喂蛟龙;又在河面赛龙舟,使龙乐而忘食诗人之尸,所以端午节在一些地方又称作“龙歌节”。 因此,端午节和“龙文化”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