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展学微讲坛 > 正文 |
[内部]谈高淳上的《天游峰》
发布人:陈月华 发布时间:2015/04/08 17:37:48
今天我结合我在高淳上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谈谈“展学”“评价”“小班”,时间仓促,说的不到位,还请见谅。 先说说我的教案构想:围绕两点去设计,(一)、六年级的年龄特征。(二)、学校的课题、特色“展学”“小班”。 新课标强调高年段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能够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能够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上课伊始,为调节情绪,拉拢学生,我设计了“猜谜”游戏,出示几个词语,让孩子们去猜人物,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又引出这篇写人物的课文。因为是第一课时,所以有生字和检查课文朗读这一块,在学生展示“读”的环节,就充分利用评价,请学生说读得怎样?你给他打多少分等等。然后引出写人的文章为什么会有“两处写景”,进入今天的学习重点。这也是课后的一道习题。 先出示一段描写山的句子,带着孩子们去分析:这段描写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是什么?观察角度又是怎样?学生掌握了之后,放手去学第二段,总结学法:对比读——找异同——想作用,最后用这个方法小组学习“两段描写外貌”的,完成展学单,起先以为高淳的孩子不会写,所以展学单跟他们降低了要求,让他们寻找词语,根据这个词语谈感悟,在下面转了一圈,发现孩子们写得很好,交流得头头是道。得出“两次写山”这是环境烘托,以前的课文中这种写法也接触过。“两次写貌”必须符合情节。这样对于写作方法的传授水到渠成。 最后总结要想人物不仅感染你,还给别人留下深刻的映象,仅仅写环境、写外貌还不够,还需要哪些描写呢?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以上浅知拙见,还请多多指教,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