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谈经论道 > 正文 |
[内部]拉 萨 的 天 空
发布人:张爱玲 发布时间:2012/05/28 13:00:22
课题:拉 萨 的 天 空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全文的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掌握字形。认识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初步感受拉萨的天空的美,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初步感受拉萨的天空的美,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1、[展示拉萨的天空一幅图:图上有布达拉宫和它上空湛蓝的天。] 看看这幅画,知道是哪吗? 2、拉萨在哪呀?[出示中国地图] 乘机向学生介绍拉萨。 3、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再来欣赏拉萨的天空的几幅图片。[多媒体展示一组拉萨的天空的图片] 4、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拉萨的天空吗? 板书:蓝 齐读课题。 那我们就去看看作家王宗仁是怎样描写这蓝天的。 (说明:拉萨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显得陌生而遥远。它的天空蓝得如何独特,学生没有真切的感受。因此,一开始利用多媒体充分地向学生展示各种拉萨蓝天的图片,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拉萨的蓝天在学生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这些生字新词你都认识了吗? 奇妙 纯净 视线 不忍移开 蓝晶晶 建筑 圣地 窗帘 3、指名读,你觉得读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带着大家读两遍) 齐读 3、记忆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忍”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刃”,下面是“心”,所以与“心” 有关,那么“不忍离去”表示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舍不得离开)你还知道那些舍不得离开的词语呢?(依恋,依依不舍 流连忘返 留恋) 指导写“窗” 5、好,那就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把你认为难写的字描红。 6、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价。 7、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喜欢拉萨的天空吗?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和同桌互相交流感受。指名读句子,谈感受。(重点学习第一小节) 看来这一句喜欢的人最多,那我们先读这一句。 (媒体出示句1) (1)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从这句话中能读出拉萨的天空有什么特点? (湛蓝、透亮) (2)明白怎样的蓝叫“湛蓝”?(交流) 你们看。(宝石图)这是一块湛蓝的宝石,那“湛”是指什么?(颜色深、浓、纯) 湛蓝一词除了用来形容天空、宝石,还常形容——(看大海图) (3)那么透亮呢?明白吗?(交流) (4)这块蓝宝石,已经蓝得这么诱人,如果再用清水洗过,你想想看,那会是怎样?(交流) 那就是拉萨的天空。想得出她的模样吗? 你们看——(天空图)美吗?天空好像 ,多么 !(生说话) 是呀,这片天空今天湛蓝、透亮,明天————,后天,它还是————,一直这样的迷人。 指名读,读出蓝天的亮。 (5)、正是因为拉萨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别高,因此长年无雾,阳光充足,天空才这样与众不同。拉萨也被人称为“日光城”。齐读第一小节。 看图试背第一节。 8、你还能用书上的词语来赞美一下拉萨的天空吗? 板书:湛蓝 透亮 纯净明洁 令人神往 蓝晶晶 美读词语 三、 书写生字。 1、习字册:重点指导:窗 让学生说说怎样写好看? 师范写,生练习写。师巡视指导。 2、点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热爱拉萨的情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走进拉萨,对那里的天空有了初步的感受。生字词还记得吗?完成补充习题的字词部分。集体核对订正。 2.初学了拉萨的天空,大家觉得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重点词语。 (说明:在复习的同时,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 赏读 (一)精读第2-4自然段 1、拉萨的天空那么蓝,那么美,你们一定想读读作者笔下的拉萨了。请打开书36页,自由大声的朗读2-4自然段。读完之后,找到自己最喜欢部分把它多读几遍。也可以把你感受最深的词语在书上做上记号。 2、如果你认为你已经读好了的同学,请你下读给你的同桌听,让他给你提提意见。 3、谁愿意把你喜欢的部分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指名说) l 声音真的能碰到,伸手真的能摸到?(这是人的感觉,天离你很近很近) 有谁想来读给我们大家听的? l “掬”是什么意思?用手表示一下。(双手捧) “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那蓝天就成了什么?(碧蓝的湖水) 当我们抬起头,仰望到天上是一个不会洒下来的倒扣的碧蓝的湖,你什么感觉? 但那是湖吗?为什么说成湖?(清亮的仿佛是一个碧蓝的湖) 难怪人们说——“这话真是太妙了”。(读) 请你们看一幅图。(天与湖)你想说什么?再读——“这话真是太妙了”。(对自己读) 全班齐读。(读给人家听、读给自己听) l 试想,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多单调呀。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有白云、绿草、青山、雪峰的陪伴,它越发——,更加——。 齐读这一句。 l 一生读。说。 瞧,(图)这就是布达拉宫,坐落在红山上,他依着山的地形而建,这就叫——“依山而建”。如果它的背后耸立着高山,你有什么感觉?现在,他耸立于山巅,头顶蓝天,又是什么感觉? 正是因为在这湛蓝、纯净、明洁的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才显得更加雄伟,更加壮丽。这是多么美啊!请你带着你的感受把这句话读读好吗?) 男生齐读第4自然段。 女生加入,全班再齐读。 l 无论是仰头与蓝天亲密交流,还是静立欣赏他与白云、草地、布达拉宫的相互装点,这举目四望,一切的一切都“让人神往”,现在,你明白什么叫“神往”? 拉萨的天空真蓝,蓝得让人神往,它把我们的视线紧紧吸引,久久不忍离开。同学们!你们的视线想离开吗?想吗?(不想) 那谁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读读呢?(久久不忍离开,瞧他多舍不得离开啊。) 拉萨湛蓝的天空把你们的视线紧紧地吸引了,你们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啊!这就叫“神往”。我们一起带着自己的感觉读读第三自然段。 l 出示第五自然段。师读。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有点难懂。你们读读,读得明白吗?(生读) 你们怎么想? 如果你站在布达拉宫,伸手能拉开这湛蓝的窗帘,如果有天堂,你将会看到—— 如果上帝在天堂,拉开这湛蓝的窗帘,他又将会看到—— 是呀,巍峨的布达拉宫,其实又何止是布达拉宫。(一组拉萨的风情图,解说) 他会看到——欢畅的拉萨河,无忧无虑快乐地流淌; 他会看到——节日的拉萨城成了歌舞的海洋; 他会看到——金色的原野播种着藏民的希望; 他还会看到——这片土地上天与山、与水、与云的深深眷恋。 于是,上帝感叹:拉萨,你的美丽超过天堂。拉萨,你就是——人间的天堂。 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 1、同学们!现在拉萨想请你们当中的同学当小导游,给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你们愿意去吗?愿意吗? 2、别着急,先请你们在下面练习一下等会再请你们来当小导游。 3、你们觉得这个小导游怎么样? 4、(评读) 5、、那你们能比他当得更好吗? 6、(有时间再让他们练习)没有时间就直接请。 7、这么多同学都想当小导游啊,那好你们现在都是导游了,请你们一起为游客介绍,拉萨的天空吧!(配乐齐背《香巴拉》音乐起,拉萨风情图继续) (说明:以小导游的形式带领学生背诵课文,激发学生背书的兴趣。达成目标1) 四、总结提升。 1、学完了课文,你们想怎样表达对拉萨的天空的赞美呢? 学生自由表达。 2、老师上完了课文之后,写下了一句诗: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你是那样的湛蓝、透亮。你们谁也试一试呢? 3、出示句式: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 拉萨的天空,我爱你,因为 学生练习说话。 4、做一名小诗人,写一首小诗。 (说明:语文文字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在训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在认知上得到发展、情感上得到升华,甚至是行为上得到提升。达成目标2) 板书设计: 拉萨的天空
湛蓝 透亮 纯净 明洁 让人神往 蓝晶晶
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