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科学 > 正文 |
[内部]二上科学《明亮与黑暗》
发布人:杜静宜 发布时间:2018/11/12 08:54:56
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1.能想办法让光进入封闭纸盒,会用“有光才能看见物体”表述光的作用 2.知道不同的生活场景对亮与暗的要求不一样,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3.通过探究手电筒光斑的变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光是看见物体的重要条件之一 教学难点 学会探究手电筒位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并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话题导入(每个活动多请几个小朋友上台看看)1.出示封闭纸盒,谈话:同学们,杜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想不想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可是啊,这个盒子封的严严实实的打不开,有什么办法可以快速简单地看到里面的物体吗?(挖孔) 2.我们来试一试,(假装挖小孔),提问:挖好了,哪个小朋友想上来看一看的?你看到什么啦?(黑黑的看不到) 3.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你看得更加清楚?(继续开孔、手电筒) 4.假装开孔或者用手电筒,哪个小朋友要来试试看?学生上台借助手电筒(或者开孔后)透过小孔看纸盒内部。提问:你看到里面有什么啦?在开孔前和开孔后纸盒里有什么变化?(纸盒里变亮了) 5.讲话:同学们 闭上眼睛,杜老师要变魔术了,(换一个盒子),变,我将盒子恢复成原状,就开了一个小孔,能看清盒子里面的物体吗?哪个小朋友想上来试一试,你能透过小孔看清里面的物体吗? 6.讲话:你们看到什么了?为什么现在看到了呢?(有更多的光进入盒子里面) 小结:有光才能看见物体 二、探究活动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个手电筒,都玩过吗。现在把它照在墙上,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找一个小孩上来照一照) 我们将手电筒照亮的区域叫做光斑 2.提问:你觉得手电筒照出来的光斑会变化吗?可能会怎么变化?(变大或者变小)什么时候会变大,什么时候会变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 3.提问:手电筒位置的远近和光斑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怎么探究? 4.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光斑变化的方法。你们想不想动手探究一下? 讲话: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了解探究光斑变化的方法。(视频辅助)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负责操作手电筒,一人负责画下光斑的大小。 做实验的时候有什么注意点呢?(个别孩子说)老师这里有个实验小贴士: 注意事项:(1)手电筒稳定后做实验(2)手电筒竖直照射在纸上(3)不能用灯光直接照射别人眼睛 5.学生动手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距离,光斑的大小会有不同。距离近光斑小,距离远光斑大。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6.提问:改变手电筒位置的同时,除了光斑大小改变,还有其他变化吗?你们觉得为什么光斑的亮度会发生变化吗? 手电筒发出的光线是一样的。相同的光线照在更大的面积上,光斑的亮度就变小了。 三、联系生活 1.提问: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发现,有光的情况称为明亮,没光的情况称为黑暗(出示图片和课题),那么你认为是亮一点好还是暗一点好?(亮一点好,能看见东西,适合植物生长)在实验单中有四种不同的生活场景,请在小组内讨论下到底是亮一点好还是暗一点好呢?(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2.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你希望亮一点还是暗一点?为什么? 在看电影的时候你们希望亮一点还是暗一点?为什么? 在休息睡觉的时候你们希望亮一点还是暗一点?为什么? 3. 总结:在不同的场景里我们的需要不同,对明亮与黑暗的需要也不同。 4.(出示照片)请同学们当一当小裁判,你觉得下面的做法好不好? 第一幅图的人在干什么?长时间在黑暗的地方看手机好不好?为什么? 第二幅图的人在干什么?(焊东西)我们会发现电焊工在焊东西的时候,会发出很强的光,这么强的光可以用眼睛直接去看吗?为什么? 第三幅图的人在干什么?雪山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有强烈的反光,会对什么有伤害? 第四幅图是从地震中救出来的人,人们被压在废墟中,长时间处在黑暗的情况下,如果一出来看见强烈的光线会怎么样? 5.总结:这些图片告诉我们在过强或者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要学会保护眼睛。 6.谈话:现在老师选择了三种场景,结合刚才学习的知识,你们想想我们应该在下面的那种场景里看书呢? 四、拓展延伸 1.学了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光——看见物体 距离近 光斑小 距离远 光斑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