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数学 > 正文 | ||||||||||||||||
[内部]三年级下册教案
发布人:李梅 发布时间:2019/09/26 11:05:20
第一课时 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2. 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积累和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知道1千米=1000米 教学难点:体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厘米、1米。(学生用手势,米尺或身边物体的长度表示1厘米,1米)。 2、填空:给下面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 安镇到无锡的公路大约长14( ) 师:我们安镇到无锡的公路长度,为什么眼用千米做单位?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3、讲述:计算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板书:千米Km)学习千米的读法。 4、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相机出示图片:铁路、公路的里程碑,公路上的限速标记,香港行政区地图上的线段比例尺等)你知道每副图片的含义吗? 二.师生探究——建构“1千米”的概念 1、动态演示过程——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应用较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猜看!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仔细观测公路长度的过程,把你看到的记下来。 多媒体可见演示:每测量出100米,就放大分别显示出“100米”“200米”“300米”……“900米”,最后随着音乐声响起,“1000米”变为“1千米”。 (3)提问:你知道了什么? (1千米=1000米,1000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000米=1千米指导学生读这个式子是要注意前面的数和后面的单位之间需停顿一下。 2、回忆课前活动——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概念。 (1)算一算:课前已经量出我们的学校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是1千米,明确250米一圈的跑道,4圈是1千米。 (2)估一估: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多少步,大约用了多少分钟?你能估计出大约走多少步是1千米吗?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分钟呢? (3)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自由交流。 (4)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大约什么地方是1千米?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三.生活应用——活化“千米”的知识 1、进一步认识“1千米”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描出1千米的长度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2、进一步理解“1千米=1000米”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思考的。 3、进一步明确各种长度单位。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交流。 4、综合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做“想想做做”第5题 组织学生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交流想法。 四.小结延伸——拓展“千米”的知识 1、提问:今天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和以前学到的哪些知识有关?学了有什么用? 2、实践作业: 课后调查各种交通工具的一般时速,各路段的距离,记录下调查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