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教学频道 > 数学 > 正文 |
[内部]四年级上数学教案
发布人:高沈 发布时间:2019/09/12 17:50:29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 南京市莫愁湖小学高沈 一、课前见学生 出示题目:一本笔记本6元,买3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元? 有19本文艺书,8本科技书,文艺书和科技书一共多少本? 师:这道题大家会做吗?谁来列式解答?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已知笔记本每本6元,求3本笔记本一共多少元,用6乘3. 师:刚才这位同学解决这个问题是从已知条件想起,那我们解决问题还可以? 生:从问题想起 师:从问题想起怎样思考? 生:要求3本笔记本一共需要多少元,先要知道1本笔记本多少钱。 师:那一道题做完了,想要知道做的对不对,我们需要怎么办? 生:检验 师:你会检验吗? 师:把求出来的结果当做已知条件,把其中的一个条件当作问题去计算。 二、引入列表 师:同学们,去过果园吗?小芳家的果园里3种果树,桃树、杏树和梨树,你知道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吗?为什么? 生:不知道,因为缺少条件。 师:别着急,马上我请小芳来告诉大家。 第一次整理 (播放录音) 师:现在你能告诉我,“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了吗? 生:还不行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条件太多,而且比较乱,记不下来。 师:那有什么办法把小芳说话中的信息留下来呢? 生:用纸记录下来。 第二次整理。 师:这是个好办法,我们再试一遍。请大家仔细听一遍小芳说的话,把条件都记录下来。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整理的信息。 展示: (1)把信息大部分写下来,但是比较乱。 师:大家评价一下他整理的,有什么想说的?(乱) (2)记不下来的。 师:这位同学还没完全记录下来,还有没记录下来的同学吗? (3)记录的有对应的。 师:但是,我也发现有同学很快的记录下来的,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诀窍吗? (生介绍) 师:他整理的怎么样?(比前面学生好) 师:好在哪里?(板书:清楚) 师:没错,他在整理过程中,将棵数和棵数(对齐了)。 师:行数和行数呢?(也对齐了) (如果实在没有合适的拿出准备好的) 师:这儿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整理的,你能看懂他整理的方法吗? 师:横着看,将一种果树的信息写在一行,竖着看,还做到了对应着写。(板书:对应)这样就让人看了一目了然。 第三次整理 师:你能像这样用对应的方法重新整理一下吗? (录音放第三遍,学生整理) 师:我们来看看同学们重新整理后的信息。 师:为了看得更加清楚和美观,我们还可以给它加上边框,。(教师边说边加上边框)请你也给整理好的信息加上边框。 师:这种“列表”整理的方法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师:看着这张表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课件出示信息 师:想一想,怎样解决“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师:自己先说一说是怎么想的,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 (请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刚才你们所说的解决问题过程就是三年级学过的从条件想起,三年级我们还学过什么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从问题想起该如何思考? 师:列表不仅仅为了整理信息,更重要的是借助表格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师:在纸上列式解答,请你上黑板解答。
比较 师:你们刚才在解决问题时是从表格中看条件还是从题目中看的? 生:从表格中看的。 师:为什么选择从表格中看条件? 师:看来列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条件,方便我们寻找问题的答案。 师:题目做完了,想知道答案对不对我们需要怎么样? 生:检验 师:你会检验吗?自己尝试在练习纸上进行检验。 (展示几种检验的方式) 师:它是把哪个已知条件当作问题来检验的?那这位同学呢? 师:要求“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你能像刚才一样,对信息进行分析,然后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做完不要忘了检验哦。 师:做完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
三、回顾反思 师:进步离不开反思,回顾上面的解题过程,四人一小组说一说解决问题时候一般经历哪些步骤?分析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 四、完成练习 练一练第1题 根据不同的条件求不同的问题。要求不同的问题也要借助于不同的条件。 五、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