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位置: 部门频道 > 卫生室 > 正文 |
应对开学综合征,“收心”有方
————————2016-9-7卫生广播
发布人:吴一西 发布时间:2016/09/06 16:37:29
暑假已经结束,新学期已经开启。由轻松的休假状态转入相对紧张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内心不免有些许不适甚至有种“恐惧”的心理。心理学家们称之为“开学综合征”,又叫“开学恐惧症”。“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失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等。 症状1:精力不集中假期期间很多学生每天玩游戏、看电视,困了便睡。开学了,生物钟一时无法调整过来。刚开学的几天课尤其难上,学生迟到现象较多,并且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打瞌睡,课堂的气氛难以调动。学生们结束了假期自由散漫的生活,突然回到课堂上,心理上会有一个调适的过程,假期大多数学生都是睡到九十点钟才起床,开学后六七点钟甚至更早就要起床,生物钟被打乱,造成上课时精力不济、哈欠连天。 支招:家长和老师要平静对待,尽快帮助孩子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从分散活动渐渐调整到有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定点规律吃饭。每天早晨起床后,最好安排一些学习活动。在预习新学期学习内容时,应把握重文轻理的原则。同时制订新学期的计划,付诸行动。 症状2:自卑、孤独步入新环境,面对新面孔、新同学、新老师,有的学生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也变得少言寡语。这也是新生综合症的表现。 支招:来到一个新环境,新生要接纳别人,加强相互沟通和交流,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同时,我们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 症状3:害怕上学。这是新生入校较常见的分离焦虑现象,多发生在一些自理能力较弱、性格较内向的幼儿身上。寒假期间,孩子每天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有着强烈的依恋情感,一旦要去新学校,情感上缺少了依恋和安全感,于是焦虑就来了。 支招:尽可能减少孩子的依恋心理,训练自立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小学集体生活。鼓励孩子与人交往,培养孩子的合群性。其次与老师协商,在孩子有了小进步、小优点时及时表扬他,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而增加其对新集体生活的热爱。 症状4:免疫力下降。假期里,学生的饮食、运动都缺乏合理的安排。缺乏运动的学生,突然面对紧张的学习,可能产生疲倦、周身酸痛等症状。还有的学生假期忙于补课,或外出游玩儿,弄得身心疲惫不堪,导致免疫力下降。 支招:在开学前后,家长在孩子的膳食中多增加如钙、镁、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食材,有助于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增加一些粗纤维食物,多吃粗粮、蔬菜、水果,注意补充水分,也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可以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