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善用法律》
一、 课时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强依法律己,培养依法维权意识,遇到侵害,善用法律,依法求助;,树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观念,应对违法犯罪,善用法律,做到有勇有谋。
2、 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能够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3、 知识目标
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知道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白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懂得青少年面对违法犯罪时,要善于斗争,不要硬拼,而要智斗
二、达成目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1.重点与难点是什么?
(1)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2)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2.为什么是重点与难点?
(1)第一目“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教学重难点,本目主要介绍寻求法律救助,依法维护权益的途径和方式。重点说明依法维权的重要性,说明通过法律服务机构维权的具体途径,如何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详细介绍了诉讼途径维权方式。这些法律服务机构和国家法律救济,法律专业性强,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对于学生理解上就存在困难。
(2)第二目“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教学重难点,主要介绍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相关知识,本目从正当防卫、有勇有谋等方面介绍了如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旨在使学生初步学会有勇有谋地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现实生活中,学生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多数采取忍气吞声或者私下解决,这些错误做法既没有维护到自身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又助长了违法犯罪的嚣张气焰,因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要有勇气,更要善用法律,借助法律和社会中他人的力量,合法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3.突破重难点的主要策略
(1)研读教材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带领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表格,分类比较,梳理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书本对应内容。
(2)情境教学法:设置两难情景,让学生在矛盾冲突情境中去判断——选择——反思正确的做法。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典型案例,通过阅读思考—分享交流—归纳总结—拓展延伸,达到对重难点内容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根据需要选填)
1、 教师准备:
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依法律己、依法维权的典型事例;了解学生对诉讼法、法律服务机构等知识的认知程度;了解学生在生活中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与否的相关情况;查找并阅读有关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
2、学生准备:
(1)搜集依法维权的事例;
(2)课前阅读:通读本框正文、附文和相关资料等内容,梳理书本主要内容,了解遇到侵害时,解决法律问题我们可以寻求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及其职能,国家法律救济方式有哪些?具体指什么?了解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等内容。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环节设计
|
具体过程(详案)
|
设计意图解读
|
导入
|
真心话
大冒险
|
1.真心话大冒险(选择1-2位同学参与游戏):
真心话:1.你家住在哪里?(要求具体地址)
2.家中电话(或者你父母、你手机号码)多少?3.你家的经济收入情况怎样?
大冒险:1.载歌载舞30秒2.学小狗叫3.扮个小猪脸(总之要把大家都笑)
游戏规则:如实回答真心话中的问题,如果选择不说,就要接受大冒险。
2.表演结束后采访参与游戏的同学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学生发言)
教师:对于选择说真心话的同学,有没有想过这些信息一旦外露会给自己、自己的家带来了什么......;
对于选择大冒险的同学肯定自我保护意识。
|
激发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
(一)
小燕家
被盗
|
1. 顺接真心话大冒险同学的表现引出小燕毫无顾忌告知网友家中真实情况,结果遭遇被盗
我们在感叹如果小燕在网友探问家中情况如果有所顾忌,也许就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过是已至此,她该如何选择呢?
2.在探讨小燕该怎么办之前呈现书中三则案例的做法
案例一:(书P57“运用你的经验”)中学生小华因已付款的东西未消磁,被超市保安强行拦下搜身,后未发现任何物品才让小华回家......
案例二:(书P58“探究与分享”镜头一)高考前夕,因其弟被李某打伤,中学生王某出于报复纠集几人将李某达成重伤……
案例三:(书P59“探究与分享”)中学生小峰状告李某和张某共同侵犯自己著作权……
如果你是小燕,你会怎么选择?为什么?
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才能有多赢:
既保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又打击了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正义......
|
1.加强防范的意识,是预防侵害的前提
2.侵害发生后,需要善用法律积极维权。
|
(二)
研读思考
|
你能找到哪些依法求助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一)精读A(课中)P57—59:
1.内容——本框正文第一个目题下方的1-4段正文内容和P58—59“阅读感悟”中的内容
2.要求:(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精准阅读,能准确地在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勾划相应内容:
(2)根据阅读和提示完成结构图A部分空缺内容
学生在阅读之后回答问题时候老师呈现相应的法律服务机构和国家法律救济等(同时也让孩子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补充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二)补充提问:这些机构和途径是不是只有在我们遇到侵害时才需要用到呢?
(学生自由回答)
当我们遵章守法、依法办事时也需要与这些部门来打交道;
当我们遇到法律方面的难题、困惑时,也需要与这些部门打交道
还有……
|
通过阅读,了解遇到侵害后,我们可以怎样依法求助。
|
二.应对违法犯罪,有勇有谋
|
(一)
三大较量
|
应对违法犯罪(正在进行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在人们遇到正在进行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候,通常会有这样三种情况,或者不为(可能因为是事不关己,可能是对方太强大只能自认倒霉))、或者光有匹夫之勇,缺乏智谋的搏斗、还有一种智为…..,那么哪一种是最佳方法呢?下面请看三则真实的较量带来哪些不同的结果
较量一:河南安阳市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身高仅1.65瘦瘦的男子从前往后走,边走边持刀扎向乘客,车上有乘客33名,却未看到有人阻拦持刀男子
敌我力量对比:1:34
结果:乘客15人伤,3人死
较量二:应届高中毕业生小任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歹徒抢劫其手机。为此,小任与两个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敌我力量对比:2:1
结果:小任被歹徒刺中11刀后死亡
较量三:在武汉,有一个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面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面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
敌我力量对比:3:1
结果:女孩保全了自己,歹徒被绳之于法
请学生来做选择?并谈谈这样选择的原因。
|
明确应对违法犯罪,善用法律首先要有勇气,而且还要智为
|
(二)
研读思考
|
选择之前,认真学法十分必要:
查阅《刑法》并研读课本相关知识:
精读B(课中)(P60—61):
1.内容——本框正文第二个目题“应对违法犯罪,有勇有谋”下方的“正文第5-6段”和(P61页)的“相关链接”和“方法技能”中的内容
2.要求:(1)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精准阅读,能准确地在教材上找到答案并勾划相应内容:
(2)根据阅读和提示完成结构图B部分空缺内容
我国法律对应对违法犯罪的有勇气明确提出了要求: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同时我国法律也对有勇气提供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规定(但是也要明确这两种特殊防卫权的适用条件,不能滥用);
《南京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有关规定
同时,《条例》增加了见义勇为自我保护的内容,不鼓励未成年人盲目实施见义勇为。
强调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一定要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去救助别人,更提倡见义技为、见义智为。
书本也对应对违法犯罪的有谋略提出了建议:
1.首先要确保前提:保全自己、减少伤害
2.然后还有会借力:善用法律和他人(社会)的力量
3.最后有机智:伺机而动
总之,我们必须明确我们在应对违法犯罪时:
1.要有勇气,这是一份责任的担当,但是不做无谓的牺牲,这是对生命权的重视,
2.勇气必须合法的前提,否则见义勇为的行为也有可能也是违法犯罪,也会承担法律后果
3. 对于青少年的见义智为:首先是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借助外界力量,然后在自己必须单独面对违法犯罪侵害时,采取周旋等多种方式。
有了这份理解,相信同学们在下面的学以致用环节中更会活学活用。
|
1.明确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勇为(勇为是义务,有保障)
2.同违法犯罪行为需要智为,智为有智慧,会借力(结合善用法律)
|
综合
运用
|
学以致用
|
1.小组讨论抽签决定讨论的案例
情境一:情境一:假如说在你放学回家的路上,有人向你敲诈勒索,你是如何做到善用法律,应对违法犯罪行为?(提示:考虑敌我力量对比以及周围环境情况)
重点在:应对违法犯罪,善用法律,如何做到有勇有谋
情境二:案例:网上购物买到次品,想要退货.....
重点在:我们遇到一些法律方面的问题一般遵循的是协商-调解-仲裁-起诉的过程
明确起诉适用的条件(展示三类诉讼)
目的使得问题得到合法有效解决
2.留有疑问:诉讼就一定能成功吗?诉讼之后无用怎么办?
诉讼是我们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但是它的判决结果的执行还需要多个部门、多个人的配合,也许这里的无用还需要我们向继续上告,也许也反映了一些部门执法不严,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也许诉讼并不是我们解决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我们认为的无用,就产生了对法律的怀疑,就采取了自已以为是甚至不合法的方式来维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是对各个部门尤其执法部门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每个社会成员提出的要求!
|
综合运用本节课如何善用法律来:应对侵害、解决法律问题、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
三、练就善用法律的本领
|
总结提升
|
那么我们如何练就善用法律的本领?
学生先回答 然后老师再呈现做法与书本P62页第7段内容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 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 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
|
树立法治精神,学会守法、善于用法,坚决护法的意识
|
思维
拓展
|
时时事事善用法律
|
我们是不是只有遇到非法侵害时才需要善用法律呢?
作出行为判断和行为选择时
避免麻烦,协调人际关系时
……
比“亡羊补牢”更重要的“善用”是“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时时事事养成用法的意识和习惯,用法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用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来与人打交道、用法来办事情、用法、用法来解决问题……
结束呈现:善用法律
努力成为做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 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
明确我们时时事事养成用法的意识和习惯,用法来规范自身的行为、用法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法来与人打交道、用法来办事情、用法、用法来解决问题……
|
课后
拓展
|
实践作业
|
结合学校德育部门的法治教育要求,走访本辖区的法律服务结构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机构了解其工作人员的组成、工作职责等;或者邀请公检法等工作人员来校进行法治讲座;参观之后出一期法治宣传小报,或者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
|
学以致用,
弘扬法治精神
|
五、本设计亮点总结
1.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选取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为背景,设置问题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均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源于书本,立足现实生活,高于书本,着眼于未来,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能未来融入社会打下法律的基础。
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提醒
1、对于一些较难并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法律专业知识,不需要做过多专业讲解,而是帮助学生明确在我们生活中遇到法律方面的问题或者非法侵害,我们可以利用哪些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寻找哪些国家法律救济方式维权。
2、注重学以致用,将课内内容拓展到课外更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与学校德育活动结合,可以走访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法院等机构,在亲身经历中增强对这些机构职能等认识,因此做到在生活中,自己或者身边人遇到法律问题积极寻找这些机构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