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必须有创造力。
1.教师应具备全面的美术素养。即一般美术创作构思、构图、造型和表现等技能技巧,并了解不同艺术流派(比如印象派、野兽派、表现主义等;中国的工笔、写意等)的创作思想和方法,能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不同的艺术流派及形式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2.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的能力。设计系统的教学目标和有趣的创作主题、安排有序的创作进程、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方法、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自主、合作或探究)、提出明确而略带挑战性的作业要求、根据艺术流派的特点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支架”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障碍(讲授与讨论)和操作难点(示范)、利用有效的评价机制(如档案袋评价、展示性评价等)等,活泼、民主、严谨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按美术创作的规律组织教学。教师应明确地围绕创作目标开展创作活动:选择有代表性的名作,赏析、体验该艺术样式的形式特点和创作思想;通过必要的临摹或练习了解该艺术的形式或技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兴趣和其他学科知识寻找素材,模仿名作进行大胆想象、构思、构图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写出(或表达)创作体会;通过展示作品、创作档案袋和交流,以及多元评价的标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优点,使学生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