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自制小实验优化物理教学
一 背景分析
在物理的学习中,学生经常在理解所学知识时会有一些疑问,比如:人眼有看的见的光和看不见的光,人耳有听得见的声音也有听不见的声音。为什么这些声音人耳听不见,我要是能听见就好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即使“会了”但是往往吃不透,因为这些不是他亲眼所见或者亲耳所听的东西,老师的解释有时学生并不能使学生服气所以学习起来难免会有一些疙疙瘩瘩。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学校中等学生,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一般化,教学内容为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第一节《力,弹力》,关于力的有关知识比较抽象,但是还算好。但是当讲到弹力的定义时候,特别是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对班级里面理解能力一般化的学生来说,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理解”,很难理解为什么拉力、压力属于弹力,下面就以《力,弹力》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教师自制的小实验优化物理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形象、更深刻。
二、情景描述
《力 弹力》教学片段
……
师总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力图恢复其原来的形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那你再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力属于弹力?
大部分学生看书思考。
生甲:拉开的弹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还有压自己的脸,脸发生弹性形变对外产生弹力。说到这里他还做了个挤压同座位脸的动作,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师:非常有创意,还有吗?
生乙:比如,跳水运动员的跳板发生弹性形变后对外产生弹力,把运动员弹到空中。
教师:看来产生弹力的首要条件是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教师将手压在讲台上
师继续追问:那你看老师压讲台了,讲台会像刚才的跳板一样会对我的手产生弹力吗?
生乙先回答不出来,底下同学有的插嘴说是弹力,大部分同学说不是弹力。
生乙:可是……,可是老师我认为讲台不会像跳板那样发生形变啊,反正我是看不出它发生弹性形变了。讲台多坚硬啊。
大部分学生立即跟着讲:是的,不是弹力。这时候又听见一个同学丙反对的声音,小小的:桌子应该发生弹性形变了,我们看不出来吧。学生分成两部分,同意乙一大部分的和同意丙一小部分争吵开了。
师:似乎两方说法都对,我们要想判断这个力是不是弹力,就要首先判断讲台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如果发生了弹性形变,那说明这个力就是弹力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下面我们来看老师的一个小实验?看看这个坚硬的讲台到底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器材:激光笔 平面镜 铁架台 照下图安装好
当打开激光笔之后,光点在5厘米刻度处,当用力按压1位置后,很明显光点向下移动了,在光点移动的时候,同学们都惊了:啊……,当我松开手之后光点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我连着做了好几遍。学生们这才回过神来。
师:大家相信眼见为实了吧,通过光点的移动,证明了桌面发生了形变,这下大家相信了吧,
生:是的。
师:那这个形变会是弹性形变吗?
生丁:是的
师:为什么呢?
生丁:因为光点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了啊?
师:大家学得不错
师总结:那么发生弹性形变的桌子想恢复原状对我的手产生向上的弹力,即我们所说的支持力。所以,平时一些坚硬的物体当我们给他施加它能承受的力的时候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对外产生弹力。所以拉力,压力,支持力,在产生这些力的时候接触面都会发生我们看不见的类似像刚才演示实验中的弹性形变,都是弹力,只不过我们习惯于给它起不同的名称罢了。而这个放大桌面形变的方法在初二的上学期我们也学过,叫做”转化放大法”。
生:是的。学生频频点头。最后邀请学生上讲台自己动手,体验一下桌面的形变。
师:试想桌面如果发生的是范性形变,那么每天向下凹陷一点,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那一年下来桌子不就不能用了。孩子们笑了
三、课后反思
物理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点,如何解决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问题,是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在认真考虑的问题。巧用自制小实验将物理知识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优化物理教学,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自制小实验来简化物理知识,学生很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化解了学生对弹力知识的理解问题,实验既形象、生动,将抽象的不易观察的问题形象化,这节课通过这一做法加深了学生对弹力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易学、乐学。
(一)、为什么要用自制小实验来优化物理教学
1、自制小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果离开实验,离开生活,那么学生总会有“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深刻体会,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而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体会实践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自制小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每个小实验都包含着相关的物理知识,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现和再学习过程。通过一些课上课下的小实验,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3、自制小实验可以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很强,但是动手能力却不怎么样。小实验可以培养教师的实验习惯、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观察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让教师既成为语言的巨人也成为行动的巨人,达到教师的良性循环。
(二)、对教师的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作为希望学生喜欢上物理课的老师,要认真研究如何将小实验巧妙地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用小实验服务物理教学,优化物理教学。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小实验紧密相联系,如何用简单的小实验能更好地说明物理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要能做到或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善于思考,锐意创新,勤动手,勤动脑,要善于挖掘所积累的小实验,养成用科学方法分析事物的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对平时所积累的小实验要多思考,多琢磨。教师要对所积累的小实验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加工,再积累。就是教师不断思考、改进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教师自制小实验和知识有效的融为一体,便能更好的为物理教学服务,优化物理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2.用小实验讲解物理知识时候,所选的器材不要太复杂,即使是学生在家也可以做,既简单又形象。如果太复杂的话,可能会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混乱,所以教师对自制的小实验要能精加工,巧设计、巧安排,和物理知识做到完美结合。既让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又通过该实验认识到新的物理知识,环环相扣,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3、自制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自制的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教师要必须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切不可脱离教材。
巧用自制小实验优化物理教学。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特别是对学生难理解的、微观的、抽象的知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学生持续性学习,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