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
二、甲型H1N1流感如何传播
甲型H1N1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和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潜伏期一般为一至七天,最常见的是一至三天。
三、得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以及全身酸痛和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呕吐或腹泻,少数患者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症状,无发热症状。
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可诱发原有基础疾病的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四、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八句口诀
双手要勤洗,打嚏要掩鼻,
居室常通风,无事少聚集,
脏手勿触口,吐痰包纸里,
感冒戴口罩,染疫要隔离。
五、甲型H1N1流感预防
1.流感患儿应根据医生建议在家休息,流感患儿暂时不要上学或参加集体性活动;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方可复课,以防止班内聚集性流感的发生。
2.当家里有两个及以上的孩子时如果有一个孩子感染了流感,应尽可能由一名相对固定的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儿时,应佩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其他孩子,并做好个人卫生。
3.当家中成人感染流感时应避免近距离接触儿童。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4.勤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以及流动水洗手,不要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要去时,最好戴口罩。
5.学校要严格做好晨检和午检工作,学生和老师发病后,要在家隔离休息并就医治疗,不能带病上学。
6.接种流感疫苗目前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目前建邺区使用的流感疫苗有裂解病毒疫苗和亚单位疫苗两种,均为灭活疫苗,用于预防疫苗针对性流感病毒毒株引起的甲、乙型流行性感冒。
六、在家里应采取这些防护措施1.家里应配备必要的消毒剂和个人防护用品,好个人卫生防护,减少相互接触。
2.观察对象尽量单间居住,减少与共同居住者的接触机会,家庭内保持通风,观察对象使用后的卫生间做好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每天早晚各测量1次体温,做好记录。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指与病例或其分泌物等最后一次接触之日算起顺延至第7天结束。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可解除医学观察。
4.家庭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手绢和纸巾等要妥善处理。患者居家休息和隔离治疗期间建议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家具、日用品和玩具等物体表面。家庭成员可共用清洗后的餐具。使用肥皂清洗脏衣物,并及时晾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加热烘干。接触患者脏衣物后必须用肥皂洗手。
5.口罩应用。与患者接触时应佩戴口罩,并尽可能缩短接触时间。患者外出时也必须戴口罩,如需协助伴有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雾化器或吸入器治疗,建议戴医用防护口罩。居家隔离治疗期尽可能在一个相对独立于家庭公共区域的空间内进行。及时处理使用后的口罩,避免重复使用口罩。重复使用的口罩,用后必须严格消毒和烘干。摘掉口罩后,必须使用肥皂洗手或酒精消毒双手。
七、校园流感的防控措施
1、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督促学生做好个人卫生,勤晾晒被褥、勤换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
2、通风。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每天早(或午)、晚各不低于半小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早发现、早隔离。学校要落实晨午检制度和缺课原因追踪制度,及时发现流感患者,并尽早隔离治疗。流感患者应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4、报告。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同一班级内出现10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要及时向所在区的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开展消毒。在疫情发生期间,发生疫情的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在疾控部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相结合的措施。
6、学校要加强流感防控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7、发生疫情的学校应避免组织集体活动,减少和避免与发病学生、员工接触,并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和发展趋势,在流行病学评估的基础上,学校可采取停课、停园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