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策划中成长
【案例描述】
第一次做班主任的我,第一次做中学生的他们,我们一同在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中成长,慢慢学会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开学初的第一个节日,教师节。我想借此机会组织个活动给任课老师送上祝福和鲜花,希望她们都能够更喜欢这群孩子喜欢我们这个新班级。我觉得这群小毛孩还是小学生,肯定不晓得怎么搞活动,于是我决定指导他们,让他们知道策划活动该怎么做。
提前一周我们开班委会讨论活动的具体细节,一群临时小干部围着我坐了一圈。
这是临时班委会组建以来的第一次会议。很快我们进入正题,按照我的构想,就活动的时间,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准备和具体的实施细节做了讨论。
活动时间:
班长:“老师活动时间就填9月10日吧?”
师:“不行,估计9月10日送的人肯定会很多,这样我们的礼物就不显眼了。咱提前一点,让老师映像深刻。活动时间就订在9月9日吧!”
活动准备及策划:
师:“我们给每个老师都送,送上祝福和花。”
生1:“对,我们买康乃馨送给老师。”
生2:“好啊,我们家门口就有花店,我来买。我们以前小学就送老师康乃馨的。”
师:“康乃馨太俗套了,咱们送点有档次的,我想过了,我们就送百合吧!不过百合挺贵的,每个老师送的话,我们的班费也吃不消了。我们就主课老师送百合,其它的老师送香雪兰。你们看呢?”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些茫然。
生3听不好意思的问:“香雪兰是什么花啊?哪有卖的?”
师:“香雪兰很香的,这样吧,你们不晓得,还是我来买吧。”
生2:“那9月9日早上我来买百合。”
师:“算了,还是我来吧,一起买了。这个要提前几天买,要不花会涨价的。恩,花就这么定了,祝福的话怎么弄呢?”
生4:“我们就去买贺卡送祝福吧。”
生5:“好啊,我家那就有。”
生3:“买的多没意思,我们可以自己做嘛。”
师:“人家都送贺卡,咱特别一点,写封信吧。也省点钱,信封也可以自己做。到时候我们就用我们自己做的信封装上祝福,让各科代表送给任课老师”。说着我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自制信封,粉红色的信封上剪了一个黄色的小花封口。然后我大概讲解了一下制作方法,并且给每个班委发了统一的彩纸。分配他们回家制作。并且让他们自己准备信纸给任课老师写封信,送上祝福的话语。
分配好任务后我们散会。
第二天我在课上向全班宣布了我们班委会讨论的成果,并且要求其它的同学就不用费心准备了,我们以一个班集体的形式向所以的老师表达我们感谢和祝福。
两天后大家,他们交上了作品。哎,男孩子的信封做的歪七扭八,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漂亮,信纸上祝福的话语他们也写的乱糟糟的,有的从作文书上抄了一篇赞美老师的作文,更多的只是写了“祝老师节日快乐!”就再也没有其它特别的了。失望之余,我又重新调整安排,让几个手巧点的女生重新制作了几个信封。信也统一的让一个书写漂亮的女生来完成,我选了一本漂亮的信纸。让她给每个老师写上“尊敬的xx老师,您好!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提前祝您,教师节快乐。愿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我的高要求下,他们忙忙碌碌的做着准备工作,又一次次的返工,以达到我所预期的效果,终于在9月9日的那天早上,我们的课代表们把准备好的所有卡片和花都分送给了各个老师。
虽然忙活了半天很累,不过想到不但教会了他们如何策划活动,而且还能让每个老师都收到一份惊喜,我就觉得非常的开心。
可是到了9月10日教师节,办公室里老师收到了其他班小孩子送的礼物,有润喉糖、有自制的小卡片,还有孩子们自己画的画……。看着这些惊喜,老师们似乎更加的高兴。这些小毛孩的设计比起我的更加体现了他们的心意。而我的“包办”似乎多了很多成人的气息,缺少了孩子的质朴和发自内心的东西,少了太多感恩的情。似乎我的“勤快”让活动变了味。
3月初,学校里面再次搞活动,要求每个班级出一期关于“春天”的小报,尺寸是80cm×90cm,内容和版面自己设计,评比后将会在橱窗里进行展览。吸取上次的经验,这次我决定交给他们自己去策划组织了。不过我还是挺不放心的,担心他们弄的不像样子丢了班级的脸。于是我决定“监视”他们。
任务布置了,班委们自己开会商量,我在一旁旁听。生1:“我们可以在版面上画上一棵大柳树。”生2:“老师,我们还可以画点白色的云。”生3:“还有燕子。”……他们的讨论很热闹。班长:“老师你说呢?”师:“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挺好的,那内容呢?不能只有画吧?”生4:“我们可以写上春天的古诗”。生3:“还可以把朱自清的《春》写上”。班长:“还有照片,我们回家找一些漂亮的春天的照片。”……师:“不错,那你们就着手去找相关材料吧。争取在下周三前弄出个样子,我们好再看看。”这一次我没有过多的拿主意,不过,没想到他们想的也蛮好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我时不时的叫来班长询问她完成的情况如何,她在汇报进展的同时也告诉我最新调整的方案。看来没有我的“勤快”,他们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起初他们想找春天的照片,可是家里的相册里怎么也找不到满意的。“网上找找呢?”我提示她。“家里没有电脑,我也不太会查。”“那我来教你查吧,不过具体用哪些照片、洗照片就得你们自己动手了。”“好!”她欣然同意……
一周以后,他们的小报初稿终于弄好了。
他们在浅绿色的底纸上用海棉纸做了红色的太阳、白色的云朵、黑色的燕子、绿色的柳条、青青的小草,画了一两张春天的图画,还有很多漂亮的照片是他们用相机记录下的春色,颜色鲜艳让人赏心悦目,很有童真童趣。只是,在内容的选择上显得有些单薄,只有两首诗和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于是利用班会,我把小报拿到了班级,让全班同学欣赏,并且肯定了几个班委的劳动,接着希望全班同学开动脑筋,能否让我们班的小报内容更丰富更有创意,没想到同学们建议“我们制作书签……”“还有干花的标本,生物课时老师教我们的……”想象的火花被擦亮了,学生们一个个建议让我惊喜不已,他们越说越起劲,越说越兴奋,虽然有的建议可操作性并不是很强,但每一个人都在思考、在参与策划。采纳了几个可行性强的建议后,大家开始着手准备修改。第二稿出来了,这一次不但颜色漂亮,布局也更加的合理,内容上也丰富了许多。
最终我们的小报评比的结果是二等奖。
事后我们开了一次班会,就这个活动进行了讨论,总结一下我们的得失在哪?下一次如果有活动我们该怎么做?
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活动要大家一起出主意,每个人都出力气,相互合作完成会更好。”
生:“我们这一次没有得到一等奖是因为照片在固定在小报底纸上时没有固定牢,影响了我们后期效果的美观。下次一定不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
看来他们的勤快,让他们收获的更多。
【反思:】
第一次的活动,起初对于我的构思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觉得即特别又好看而且还很缜密。每一个细节我都帮他们考虑到了。
然而事后想想这应该是学生的活动,活动的目的应该是是锻炼他们的能力。
我的不放心与强权,剥夺了他们动脑筋的机会,没有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考虑,就把所有的问题给他们想好了。活动的策划、准备基本都是由我来完成的。学生在活动中仅参与实施的部分,都是按照我的要求一步步的在完成。在我的否定声中,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也没有让他们经历策划活动——实施——遇到困难——调整方略——成功(或失败)——总结的过程。
我的“勤快”让他们不得不“懒”了。
第二次我吸取了教训,让学生自己策划,自己实施,尽管他们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我按捺住了,不再帮他们解决所有的困难。而仅仅起指导与协助的作用。不再包办,懒一点。不过结果似乎比第一次好的多。孩子得到了应有的锻炼。
我的“懒”让他们在勤快中成长了。
新课程倡导开展启发式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应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育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重在提高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合作学习必须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是每个学生都有实践操作,自我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既有小组活动,也有个人活动。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往往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能教师以为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可能觉得让学生思考太浪费时间。于是是出于好意,为了让学生能够避免走一些弯路,把很多的问题都代办了。而学生失去了思考及锻炼的机会。常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做算盘珠子“不拨不动”,而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其实有的时候尝试与失败其实对于他们是很有意义的。所以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做。教师不能做学生思考的替代品,不能凡事包办。因为教育的本身在于培养人,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健康地成长。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各种课外活动中给学生留下自由发展和创造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展开。
我们班主任的“懒”,“也不只是为了使自己图个轻松,而是为未来培养组织者、管理者的幼苗。”(李镇西)